科苑人物

纪念李佩先生逝世七周年:让“玫瑰”在科苑盛放

  • 编者按:2017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最美玫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遗孀、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外语系创建者李佩先生逝世。湍流卷走的,是她清逸的身影,但卷不走的,是一部“传奇”。

    古人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国科大外语系,人们时常能感觉到“玫瑰”的芬芳,历经岁月而香远如故。从“中国科学院最美玫瑰”李佩先生到歌唱着“传递玫瑰芬芳”的新生代,国科大外语系在校园里一代代传承、守护、绽放着属于他们的“玫瑰”精神。

    “玫瑰绽放,四季芬芳,科苑明灯长亮。海棠花径,玉兰树旁,校园书声清朗,为科学插上语言的翅膀,为明天架起文化的桥梁。让我为你打开一扇窗,窗外的风景邀你欣赏,外语是我的请柬,世界是我们共同的远方。

    Dream is a journey to hope and light, full of ventures and delight. Language is our wings of minds, taking us to travel far and wide.”

    2023年9月,国科大外语系举行了45周年庆祝大会,外语系师生们在舞台上合唱这首系歌:《科苑玫瑰》。早在2022年,这首歌诞生之初,就一度凭着它优美的旋律、精致的歌词、丰富的内涵“出圈”。随着悠扬的曲调在国科大校园里余音缭绕,歌声仿佛从遥远的天边款款而来,又在耳边轻轻地低诉。一时间,思绪激荡,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玫瑰”的年代。

    46年前,“玫瑰”初放

    玫瑰,灿若云霞,秾艳浓丽,古往今来歌颂不断。她是徐夤在越王台上“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的感叹,是杨万里“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的沉醉,是秋瑾“占得春光第一香”的昂扬,是恋人别在鬓边欲说还休的爱情,是风雨彩虹铿锵不变的坚毅。

    在国科大外语系师生眼中,“玫瑰”更有一番深刻的含义。1978年,李佩先生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国科大外语系前身)。作为创建者,她的另一个名字正是:“中国科学院最美的玫瑰”。

    这一年,恰逢改革开放,中国人主动打开国门看世界。这一看,就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多元的知识文化。

    图片

    李佩先生

    面对遥遥领先的世界科技强国,李佩先生意识到,中国的科研人员必须开放自己,只有懂外语,勇敢地和外国友人交流,才能让中国科研赶上发达国家。为此,她不仅给研究生上英语课,让学生读《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原版英文书,要求所有毕业生用全英文进行论文答辩,还请来当时极为罕见的外教。在她的努力下,英语教学初见成效。

    为了让中国学生有更多看世界的机会,她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留学生写推荐信。当时很多推荐信的英语水平证书,只要有李佩先生的签名,就会得到认可。为了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她还为李政道发起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CUSPEA)项目出考题。

    这些当年送出的大量优秀学生,在回国后多担任重要岗位。白春礼、李静海、丁仲礼、方新……他们都曾是李佩先生的学生。同时,遍布全球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也让国际科研舞台上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李佩先生不只是科苑的“玫瑰”,她还是“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担任中国第一套研究生英语教材主编,极大推动了中国外语界的发展;她是“中关村的明灯”,创办中关村大讲坛,组织过600多场讲座;她是一代“传奇”,曾代表中国女性在国际会议上发出第一个声音;她也是一位敬业的教师,年逾八旬仍坚守课堂……

    见过她的人,无不折服于她的个人魅力,感动于她的家国情怀。2017年,李佩先生离世,可遗芳仍在。时至今日,国科大外语系的师生仍感到身处于李佩先生的庇荫之下。国科大外语系主任高原称:“作为外语系的后来者,我觉得很荣幸。她像一棵大树,我们都在她的树荫下做事情。”

    如今,每到清明节前后,雁栖湖校区的学生到教学楼上课,都会看见披着红袍的李佩先生雕塑下,放着一束花。这些都是国科大外语系师生们的献花,年复一年,常开不败。

    轻捧“玫瑰”,一代一代的传递

    坚贞不屈的精神历经代代传承,仍能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如今的国科大外语系师生们仍能在细节之处,感受到前人栽花的痕迹。

    国科大外语系教师吴宁和冯斐都是与李佩先生同时代的教师。如今,新入学的国科大外语系学生见不到她们,却能通过吴宁外语奖学金、冯斐奖学金,得到来自前辈教师们无声而坚定的鼓励。

    图片

    吴宁在接电话

    图片

    国科大外语系副主任刘彬代表外语系看望冯斐

    人们回忆,吴宁是个纯粹的人,对名利看得极淡,她老实本分地接人待物,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即使从事教辅工作,也同样一丝不苟。她喜欢在颐和园的雪景里批改作业,美景和学生的进步都令她欢喜。

    她是个简单的人。日子过得清贫而规律,不寻求享受,也并不觉得有什么苦恼。家中的沙发,一坐就是十几年,舍不得换;偶尔馋了,想吃红烧肉,一问价格,直呼“那么贵”,便“不要了”。

    对自己,她抠抠搜搜,可对国科大师生,她却花钱不眨眼。在衣食住行上一分一毫省下来的钱,吴宁全部捐献给了国科大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学生、鼓励优秀教师。即便患有眼疾、不便于行,但每逢赈灾捐款,她总要拜托老同事葛瑞禾,帮她把钱捐了,还都要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留我的名字。”

    2018年7月,国科大外语系教师吴宁溘然长逝,按照其遗愿,离世后单位发给她的抚恤金,全部被捐给国科大教育基金会。

    后来,国科大外语系学生们曾在吴宁的墓前集体吟诵:

    “看呀,多少孤寂的眼神,沿着你点燃的烛光,向深深的苍穹努力张望。看呀,多少困惑的眼神,沿着你开启的星光,向宽宽的黎明竭力前行。花开了,果熟还远吗?”

    同样是2018年,年轻的崔雅琼进入国科大,成为了国科大外语系的一名教师。在她看来,儒家哲学中有一种人性化的关怀,重视师生在智力和情感交流中的互动。老师应真诚关心并“全面尊重”学生,并激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

    她并不是一个人,外语系的传统就是发挥“集体的力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备课,任课教师们根据不同的课程,各自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外语系教师们会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不仅有专门的一对一谈心,还有每学期展开教学组内部的交流活动。

    2016年,外语系教师们经过多年的酝酿,决定在国科大共同推进本—硕—博的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即在保有原有的通用英语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在学术英语方面进行更多的针对性的探索。老教师李晓棣认为,这与李佩先生的应用语言学是一脉相承的。

    图片

    李佩先生与国科大外语系师生合影

    把科研和英语教学完美融合,这并不容易。但国科大学生需要在国际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中国科学家需要在国际上能有更大的声音,外语是不可绕开的一门功课。为此,即便工作繁重庞杂,国科大外语系教师们也甘之如饴。

    无论是周末上午7点就开始回复消息,还是凌晨3点讨论教学科研项目,都是新生代教师的默契——一起努力,把“玫瑰”精神传下去。

    国科大外语系主任高原称:“我们只是链条中的一环,把李佩先生传下来的东西传到后人手中。”如今,外语系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化的科技英语教学模式,距离李佩先生所崇尚的同时重视“听说读写”的研究生外语教学更近了一步。

    前人种下的“玫瑰”,经泛黄的岁月一路递承,终有无数双手接捧过去,细心守护,历久弥香。

    当科学与人文优雅共舞

    这是一个热爱诗歌与戏剧的地方。

    2023年11月底,对雁栖湖来说,已是冬天,国科大外语系师生们却在这里做着“仲夏夜之梦”。森林、精灵、决斗、自由、爱情……在全球各地演绎了几百年的莎士比亚喜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的图书馆报告厅里依然能逗得学生们笑声阵阵。

    英文戏剧的魅力,吸引到的不只是外语系学生。2023级医学院硕士生李昕锐在演出结束的当天下午,就向排演此剧目的黄然副教授写信,字里行间难掩激动:“这场戏剧完全把我从期末备考的压力中拯救出来了。”

    国科大外语系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她身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聊文学、诗歌、戏剧和艺术,总能跨越学科的壁垒,打动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们。或许这就是语言学科的魅力,用润物细无声的熏染,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正如国科大外语系本身,如李佩先生给人以“优雅”的深刻印象,国科大外语系的历代师生,里里外外也总是透露着一股“优雅范”。让人们感到,在国科大,英语不只是让科研“走出去”,还能让文化“打开门”。

    他们会在外国文学里找隐士,会在伊壁鸠鲁的园子里赏中式花园,也会试图用英文,描绘岳阳古楼如何浮光跃金。

    “A little mud, some thatch, a patch of melons, a row of tea bushes, a trellis of chrysanthemums, a break in the weather.”看似晦涩难懂的词句,在他们的笔下,就变成了“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在外语系微信公众号里,诗歌是多年来不变的主题。为了做好“读诗·阅文”这个特色栏目,外语系的师生们轮流担任小编。

    “读诗·阅文”栏目的前身是外语系的读诗会。最初,高原在认知语言学课堂上向同学们提议办读书会活动,在教师宋龙梅和学生们的组织下,读书会在玉泉路校区图书馆举办,不仅有同学们聚在一起朗诵英文诗歌,还有同学负责弹钢琴伴奏,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通过留校的同学得知了这件事情,特意为此返校。

    正是这样一次偶然的读诗聚会,逐渐发展成为外语系公众号的固定栏目。目前,在外语系教师熊净雅的组织下,外语系的老师、本科生、硕士生,都是这个栏目的共同小编。

    在系歌的创作中,外语系师生们同样展露出各自的艺术天赋。教师熊净雅亮出早早写好的歌词,杨莉一气呵成副歌的歌词,徐谷提出多语旁白和童声的建议,2020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梅馨元则是演唱团队成员,当时的她满怀期待地想,这首歌曲将会被录成光盘,发给后来的历届新生。

    她的愿望正在实现。在45周年的纪念活动上,2023级新生们静静地听着这首横跨45年的“玫瑰”之歌。在《科苑玫瑰》的视频里,老一辈的外语教师、新生代的外语系师生们穿越时空,彼此对话。

    图片

    《科苑玫瑰》外语系演唱组合照

    在B-612小星球,小王子独自守着玫瑰。在国科大校园,一群人守护着他们的“玫瑰”,正如外语系的系歌所唱:“我们播撒玫瑰芬芳,传递优雅坚强。”

    这片科学与人文共舞之地,曾经有玫瑰芬芳,如今有众人守护。

    让“玫瑰”在科苑盛放

    对国科大外语系来说,2023年是个热闹的年份。

    2023年9月,国科大开学典礼正逢教师节,外语系教师们拿了个“开门红”——本科教学团队获得了国科大授予的2023年度“领雁金奖”,全校获得该奖的教学团队只有两个。

    郑群带领的团队就是其中之一,但这只是他们成就的“冰山一角”。当初,面对针对本科生的外语教学任务,郑群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一片空白——连专门的教材都没有,怎么上课?为此,郑群带领团队齐心协力,共同策划课程大纲,他们一起将课程从一张白纸变成了具体内容,逐字逐句地创作出了现今广受学生好评的教材。教材从无到有,他们教授的课程也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

    “成熟”的地方之一就是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师团队采取了一项创新的教学策略——项目化学习。这是为了摒弃传统的临阵磨枪式备考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被鼓励完成各自的研究性课题。课堂上,一个个小组轮流登上讲台,用流利的英语向同班同学演绎他们的学术探索,话题多姿多彩,涵盖从废电池回收利用的生态影响到大都市交通优化,再到城市化过程中鸟类叫声的变迁等等。

    图片

    外语系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合照

    这种教学模式广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获得了优异的教育成效。以2020年秋季学期的数据为例,来自8个平行班级的学生给出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达99分。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课堂上获得成功,还在学生的实际成就上展现了显著效果。学生们在各类国家级竞赛中屡获殊荣,其中本科生李龙兴率领的小组在2021年更是荣获了全国五分钟科研英语演讲比赛的特等奖,这标志着教学团队以及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已经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自2016年以来,国科大本、硕、博的教学团队从多个方面进行学术英语的教学尝试:开教学试点班、做微课、做慕课、成立学术写作中心、尝试大规模机考、出版自制教材,甚至编写对于同行来说具有相当难度的学科英语系列教材……一路上外语教师做了很多,也得到了其他学校同行对其“弯道超车”的认可。为了庆祝,高原决定,把40周年错过的热闹给补回来。

    2023年,外语系45岁,教师们平均41.5岁。年轻的教师遇上年轻的学院,又切切实实地做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新生代的外语系教师们充满干劲儿,在45周年庆祝大会上,年轻教师提议在来宾签名墙上写道:“扬帆再起航”。

    在高原看来,外语系的教师们总想给学生最好的东西。这份热情让他们沿着老一辈教师的所指方向,一路前行,并绽放出自己的光芒。于是,在杨莉、熊净雅、崔雅琼、高原几位老师的反复斟酌并提交外语系学术委员会反复审议之后,提出了中文系训“文思并举,内外兼修”和英文系训“Language Truth Beauty”。

    这份对教育的爱得到了学生的回应。学生屡屡获奖、发论文,外语系办公室总会为学生们的各种好消息热闹一阵。就在2023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469所高校的近8000名优秀选手参赛,2022级英语口译专业硕士生陈然在第十二届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得季军,另有2022级英语口译专业硕士生钟超以26名的排名获一等奖。

    图片

    陈然在比赛现场

    图片

    钟超和其他参赛选手在展板前合影

    其实,这样的荣誉在外语系并不罕见,但是在教师的心里,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值得骄傲、值得庆祝,因为这意味着科苑“玫瑰”后继有人了。

    正如《科苑玫瑰》的MV中,一位学生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自由飞驰,所到之处人们都能看见她长发飘飘、笑容洋溢。

    在青春飞扬的外语系,总有一代又一代青年飞驰而过,“为明天架起文化的桥梁”,奔向世界的远方。

    图片

    国科大外语系“全家福”

    责编 : 贺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