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国科大材料专业本科生赴上海培养单位开展研学活动

  • 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材料之发展
  • 为了加深本科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传承弘扬“严东生”等老一辈材料科学家精神,树立牢固的家国观念,探索大科学装置平台在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路径,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于2024年2月22日-24日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材料专业)本科生赴上海进行“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材料之发展”的研学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带队老师有刘向峰副院长,本科教学培养主管张艳萍老师,青年科学家班主任彭爱东老师和闫清波老师。

    在开学之前几天,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21位本科生,就已经从全国各地陆续赶到学校。他们即将前往上海,在那里参观中国科学院的四个与材料相关的研究所,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硅酸盐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应物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所)。

    2月22日下午,一行人首先到达上海光机所。在报告厅,同学们听取了金黎慧部长关于上海光机所历史沿革与研究方向介绍,姜益光副部长关于光机所在光学材料方面工作的介绍。随后,在光机所老师带领下,参观了实验室与展厅,实验室里高耸的晶体生长设备以及巨大而晶莹的光学晶体让所有人印象深刻,它们不仅是科技的“结晶”,也是美与光辉的“结晶”。在展厅,同学们了解到了各种特种玻璃,特种陶瓷与光纤,而面对光机所的骄傲——我国独有的批量制造大尺寸钕玻璃,光机所老师一句风趣的“这一块价值一辆奥迪”不仅令人莞尔,也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国家的深远意义。

    23日上午,同学们到达了上海硅酸盐所。在闫静怡老师带领下,首先参观了所成果厅和科学家精神基地。通过所展厅的展览,同学们得知了硅酸盐所的历史沿革与科技成果,了解到硅酸盐所始终聚焦国家需求,永攀科学高峰,依靠自身力量,勇拓无机材料研究的新路径,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而在科学家精神基地,同学们参观了周仁、严东生等前辈材料科学家的书信、手稿、证章、历史影像等珍贵资料,深刻领悟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随后在报告厅,同学们听取了由陈立东院士做的关于热电材料的报告,陈院士的讲解通俗生动,也不失深度,由温差发电现象到材料ZT值调控,呈现了一次酣畅淋漓的科学报告。随后,同学们参观了硅酸盐所的几个代表性科研课题组。他们在BGO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装置,联想到了光机所参观的晶体生长装置,两种不同的原理,对应着不同种类晶体;面对着“天和一号”空间站材料实验装置的地面镜像装置,畅想未来的空间科研场景;在特种无机涂层研究中心,了解到各类卫星与导弹所使用的涂层材料,领会极端环境下材料的重要意义。

    23日下午,一行人赶到上海应用物理所。上海应用物理所是“两弹一星”培育出的结晶,在核能利用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上海光源的主要建设单位。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展厅,了解了研究所的历史与成果。在参观展厅时,叶祥熙老师特意提到中国最初的核电站建设方案是“熔盐堆”,但因为材料不过关而失败。随后,同学们参观了现在正在进行的熔盐堆项目的大楼,这里各类巨大的设备给人以同样巨大的震撼。在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的试验堆正在建设,为我国这个贫铀富钍的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一层保障。正因为含镍合金材料的相关突破,才使这成为可能,同学们又一次体会到了材料的重要性。

    24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上海微系统所。上海微系统所是上海硅酸盐所的兄弟院所,它们都是从民国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独立而来。首先,张腾蛟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所展厅,了解了微系统所的历史与成果。同学们注意到上海微系统所的研究方向发生过几次变动,老师解释道:“这正体现了科研要响应国家的需求,每一个阶段研究方向的改变,都对应着国家需求的变化。”正是这样,科技转变成生产力,才是真的力量。在参观中,也可以发现微系统所虽然名字与材料关系不大,却是半导体材料的国内研究先驱与引领者。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科学家精神展厅,受到了微系统所历届著名科学家的爱党爱国与自立自强精神的熏陶。最后,在报告厅,同学们聆听了微系统所内与材料相关的课题组介绍,涵盖纳米材料与器件、硅基材料与集成电路器件、超导等与国家重大需求相关的关键材料与技术。



    在结束上海微系统所的行程之后,整个上海研学之旅圆满完结。这次活动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加深了同学们对材料学科的了解。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也发出过许多惊呀不已的赞叹。这次活动结束后就要开始新学期了,相信所有参与过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并且在以后的学习成长中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并投入更多属于自己的努力。

    正如刘向峰副院长在研学活动总结中提到的,“这是学院第一次组织本科生赴上海研究所研学,充分发挥了“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这次研学,让同学们对材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再仅仅是传统以为的钢铁水泥,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材料在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新能源、医药健康、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中的关键作用。此外,通过学习严东生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和家国情怀,增强了同学们“抢战科技制高点,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这次研学也是对“如何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责编 :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