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让祁连山重焕生机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听到此消息,作为方案主要建议者和《方案》专家组组长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王涛院长、《方案》专家组成员的冯起副院长都十分兴奋。
说起祁连山,大部分人都不陌生。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因是河西走廊绿洲非常重要的水源地而闻名,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核心水源区,使得流域生命生生不息。此外,祁连山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王涛介绍说,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变迁、人为破坏和保护手段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祁连山区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退化,冰川退缩、水源涵养效能减弱、草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更加剧了祁连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017年,有新闻媒体披露,甘肃省张掖市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中存在水电站生态用水下泄不符合规范、企业违规排污、违规审批矿产开发项目等问题。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领导陆续就祁连山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与建议。
祁连山面临的这些问题,也一样让王涛和冯起等人感到震惊。为此,西北研究院应国家和地方之所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及时向甘肃省委呈送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作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研究论证和编制实施工作的牵头人,冯起告诉记者,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编制中,旨在创建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文明新范式,努力将祁连山国家公园打造为国家重要的生态文明实践示范区。
“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重点要突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以探索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管理体制等问题为着力点。在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民生改善等方面要注重系统思考,协调发展。对资源开发管控和有序退出机制等方面,要实行严格的依法管理。”冯起说。
王涛说,“要充分理解和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对《方案》的审议决定,特别是要抓住体制机制这个重点,突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以探索解决跨地区、跨部门体制性问题为着力点,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协调发展、健全资源开发管控和有序退出等方面积极作为,依法实行更加严格的保护。”
为进一步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让祁连山重焕生机,王涛建议,一是强化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二是建立综合生态监测系统;三是开展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四是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和推广。
例如,完善和优化保护区功能区划,设立综合管理机构,设立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科研支撑体系。建设涵盖森林和草地等生态要素、功能完善、科学高效的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结合遥感和地面生态监测手段,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监测、调查和评估。建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与环境大数据库,提升科学决策与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
王涛建议,要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估,界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合理的生态红线管理体系,制定生态红线管控级别,明确各级管制要求与措施。明确不同自然资源保护的生态补偿主客体,统一补偿标准,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引导核心区游牧民全部实施生态移民,保障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和各项生态补偿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生态绩效考核机制。
王涛同时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解决方案,打造寒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重点加强森林、草地、湿地、冰川、冻土的保护和修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
责编 :蔡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