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net Explorer is missing updates required to properly view this site. Click here to update…
  • 您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da)启(kai)用才能正常访问!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网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速递
  • 教学园地
  • 科研动态
  • 学术活动
  • 院所传真
  • 校园动态
  • 视频新闻
  • 科苑人物
  • 青春随笔
  • 传媒聚焦
  • /
  • 首页/
  • 《国科大》电子刊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2019年度
  • 2018年度
  • 2017年度
  • 2014年度
  • 2013年度
  • 2012年度
  • 2011年度
  • 2010年度
  • 2009年度
  • 2008年度
  • 2007年度
  • 2006年度
  • 2005年度
  • 2004年度
  • 2003年度
  • 2002年度
  • 2001年度

2008年期刊

  • 2008年第6期

卷首语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

领导讲话

科学的价值与精神 路甬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院研究生教育发展 高随祥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所引发的思考 谭红军 在基层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正义 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 向军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个人体会 李增喜

学生培养

如何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 宫鹏 学术论文投稿中的忌讳 王德华

择业就业

择业就业 董纪昌

校史回眸

顾国彪院士谈电工所研究生培养之路 易蓉蓉 朱文瑜

学子情怀

厨房里的故事 乔小娟 九爷府记事 朱崇开

他山之石

美国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工作探析——以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为例 张弛 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院系领导岗位设置研究 高磊 高存功

传媒看点

东北师大推出移动就业服务网站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学生待遇将提高 武大推行“1+4”硕博连读方案 考研人数“止跌回升” 22万人报北京高校及科研院所 中国2007年发科技论文占世界份额7.8% 排名第三 2007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 中国科学院继续位居前列 给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建议 法国出台新政策吸引国内外科研精英

简 讯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路甬祥、郑必坚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联袂发表演讲 金属所争取多方资助 与国际学术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 研究生院教授杨佳当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 研究生院物流工程硕士与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实现资格互认
  • 2008年第5期

卷首语

科学与中国现代化 温家宝

本期焦点

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冯长根 如何准备博士论文答辩? 徐坚 我心目中比较理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王德华 研究生的“四学” 段太勇 刘爱生

人物专访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成功——水生生物所所长赵进东院士访谈 林明利 沈思 科学研究经验谈——必和必拓奖学金得主张峘访谈 吴晓丹 吕彩丽

科苑论坛

研究生培养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黄大卫 抓好重要环节 保证培养质量 王振中

感念师恩

我的前辈们 严萍

学子情怀

忆青年公寓1143寝室的点滴岁月 马仁辉 QQ.人生 背贝

心灵驿站

爱情随时光而逝? 杨晶 难报三春晖 朱崇开 赞奥运会开幕式焰火——足印 颜基义

择业就业

求职必杀技:如何与总经理直接联系 人事经理关于网络求职简历的建议 公务员面试技巧:解释问题时的六项注意 六类易犯面试错误用语

他山之石

开放与包容——对芝加哥大学理念的解读 欧阳光华 苏黎世大学:独特教育理念引导学科教育 赵琦华 康耘坤 董云川

传媒看点

南开读研试新规 不定导师先“轮转” 让中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山东大学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个学生两位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出台新政策推动实施科技“质量工程” 中德18所著名大学校长聚同济 研讨“大学的流动性” 中国距高等教育强国有多远 高档次研究来自于跨校合作

简讯

中科院研究生院将与丹麦共建“中丹科教中心” 我校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 研究生院全面推进“课程网站”建设 500余门课程上网
  • 2008年第4期

卷首语

感恩的心 乔小娟

本期焦点

未来属于你们——白春礼院长在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王德华研究员在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谈科学研究之道 严加安 与导师相处的原则 冯长根 博士是怎样“炼”成的 方晨

创新进展

中科院研究生院网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黄钧 孙志霞 卢耀华 梁玉娟

感念师恩

感受MBA老师的课堂风采 宫姝芳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听石钟慈院士“我的三个数学老师”讲座有感 顾艳 感 恩 张博宇 来自南半球的真诚祝福——写在教师节的心里话 郭现伟

毕业感言

临别忆科苑 郭宗慧 成长在玉泉 刘毓海 导师寄语:别停下,开始新的征程 侯明东 带着收获踏上行程 彭宇

择业就业

咨询初体验 ingbird@Job 关于找工作——回一个朋友的信 via@Blog 哪些人适合报考公务员? 网上求职成功六大必备要素

传媒看点

法国考研大学生越来越少 研究工作“后继乏人” 同济大学派“就业探子”深入企业 南开大学在全国率先试行研究生课程双轨制 复旦试行交叉学科学位评定 浙大实行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 上海高校助青年教师“抽穗拔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 一流大学的要素及内涵 浙江大学采取措施扩大博导招生自主权
  • 2008年第3期

“30周年校庆”专题

以人为本 创新教育 服务国家——在研究生院3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致辞 路甬祥 回顾光辉历程 再创崭新业绩——在研究生院3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报告 白春礼 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一流人才 侯建国 岁月如梭可以带走我们的年华 但带不走我们对母校的关怀 饶子和 母校,祝您生日快乐! 邹左军 导师的影响、使命与责任 汪寿阳 明天研究生院将为我们而骄傲 陈健 大数学家·自行车·双语字条——Phillip A Griffiths 教授讲学侧忆 颜基义 天和带得人和来——李天和教授授课忆记 颜基义 我为刘东生院士写传记 潘云唐 高调奉献 低调做人——写给为研究生院鞠躬尽瘁的老师们 张晓娟 总是忙碌的人——林秋雁老师印象 吴春明 割舍不下的母校情缘——倾听地学领域校友的深情讲述 仰美霖 千里征程 生日献礼——赴京参加研究生院30年校庆演出小记 郭佚瑞 玉泉记忆 乔小娟 情系母校 滴水咏情 苏强 科苑颂 朱传庆

聚焦汶川地震

老师就在我们身边! 袁方 你们放心,我们现在很好 于慧 恐惧过后,我们感受温暖 许文彦 我在地震重灾区北川的九个日夜 冒险攀登,为了珍贵的数据 曾海涛 熊和生 灾情发生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张晓娟 吴戈宇 灾难36小时,我们正在做什么? 杨宇 战 士——献给广袤国土上前赴后继奋战着的人们 石婴 有一个时间,叫做汶川时刻——在网上看到Google点击量的图表有感而作 颜基义 世人此时同心——洛杉矶市长亲笔信中的英文诗 译 地震组诗 朱传庆

校园要闻

研究生院12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为抗震救灾献策 研究生院应用心理学等十一个学科获评北京市重点学科 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及学位工作受到北京市高教学会表彰
  • 2008年第2期

领导寄语

创新发展 再续辉煌——写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校三十周年之际 /邓勇

发展概述

半世纪创新发展 三十载春华秋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历程概述 研究生院历任领导

经典回顾

“竭尽全力”·一九七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严济慈先生 颜基义 难忘的1978 李佩 自费留学潮兴起的幕后故事:访李佩教授和Mary老师 李娇 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更名组建的回忆与思考 余翔林 把握精神动脉 传承历史传统——研究生院校史馆筹建工作追记 管载麟

岁月如歌

我记忆中建院初期的几件事 屈忠 “我从心里感谢研究生院的培养”——刘嘉麒院士回忆求学及教学经历 刘嘉麒 塔松长葱绿 影动故人来——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颜基义 我与研究生院二三事 魏东平

难忘师恩

坚守在教学前沿的战士——纪念刘东生院士从事研究生教育50载 林秋雁 石耀霖 魏东平 在追忆里展望 在展望中前行——研究生院建校三十周年之际缅怀孙勤老师 杨晓梅 忆马瑾老师的一门课 陈灏 两位良师,一个时代 李玉梅

情系母校

回想海洋所博士生活的点点滴滴——谨以此文献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三十周年 李海艳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回望我的研一生活 韩彬 玉泉.印象 陶薇 走进科院,青春无悔 程杰 春日思语——写在研究生院30周年校庆之际 华丽娟

历史数据

1978年-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录取情况 1981年-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情况 1999年-2007年各培养单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情况 rivulet
  • 2008年第1期

导师风采

毕力一生,守护我们的湿地家园——记中科院测地所湿地专家蔡述明研究员

科苑论坛

学术论文中的署名与致谢 刘红 研究生培养机制初探 缪园 刘栩凝 杨颖

创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挑战与对策 杨东日 王颖 羌滨健 刘振清 创新招生措施 提升生源质量——武汉岩土力学所的探索与实践 赵亮

"十七大与我"征文

家乡的小路 张超

“十七大与我”征文

放飞梦想 白晓永 和谐 朱涛 爸爸的骄傲 朱传庆 感受新农村建设中的民生 李书宁

知识创新工程中的研究生

张志君和陈罡:在上海生科院划上交集 易蓉蓉 “风火轮”上的激情与梦想 方晨

择业就业

做微软实习生 “智”造中国的明日之星 张晓娟 职场新人 试用期七种武器随身带 朱咏梅 新人入职“三大坎” 如何安全迈过? 向阳 专家预测:2008年八大行业最热门 调查显示:去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平均值为1798元

他山之石

从中外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创新人才的培养 李小昱 王为 张衍林 张终

传媒看点

我国启动首次高校教师评级工作 北京部分高校将推广互认学分 打破高校间界限 复旦大学:7成左右核心课程已经开通网络课堂 同济大学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 南开大学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打助推剂 MIT启动网上开放课程项目 哈佛大学实施论文开放阅读 首次挑战学术期刊权威性 网罗全球人才 加拿大提供科研“金椅子” 论文引用率将成为英国高校科研经费分配新标准 芝加哥大学校长:81个诺奖得主是怎样“炼成的” 瑞典高等教育署署长:迎接全球化“新大学”

校园要闻

我院数学学科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将有新举措 2006-2007学年57个培养单位686名教师参与北京集中教学 研究生院召开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研讨会 研究生院与建行北京分行合作推动信息化校园建设

卷首语

回顾与展望
  • 《国科大》电子刊
  • 征稿简则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教育云
    • 科学网
    • 中国青年报
    • 中国教育报
    • 中国科普博览
    • 旧网查询
@2015 中国科学院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京ICP备0500280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