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刘一瑄的课表里,有这样一门课——基因组学概论与前沿。课上,国科大博导杨焕明院士作为主讲老师,会讲授基因组学专业相关知识点和学科前沿。让人惊喜的是,在今年的课堂里,刘一瑄和她的七位同学,有幸跟随杨焕明院士一起走进了一场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大会。在为期7天的会议上,八位同学有怎样的收获和体验?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走入这门延伸到国际会议的课堂。”
部分国科大学子与杨焕明院士(左六)等专家合影
这是一门让我们成长的课堂
国科大学子分享报告与提问交流
发现比发明重要
张文宏
从进入工业文明以前的无能为力,到抗生素、疫苗的发明,几千年来,我们不断与瘟疫作斗争。人类的手段在加强,可以追踪病毒的确切起源以及传播路径,并提前做出阻断传播的举措;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沟通的加深,病毒和微生物也会更容易传播,产生新的变异。
在ICG-15碰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后,是基因组学对新冠病毒的“宣战”。相关的科学家们,将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鞭策下,为疫情的进一步有效防控带来更多可能,对后续的生命科学研究与健康产业发展进行新的思考。
“这个世界总是变化地太快太快。”杨焕明院士说道。
在迅速变化着的基因组学世界中,我们应不断调整自己,珍惜并且争取抓住每一个机会,向更远的目标迈进。
你们是我的骄傲
认真拍照记录的杨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