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召开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20〕26号),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报告厅召开。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清华大学杨华中教授,山东大学陈杰智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桑林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孙厚军教授,河北工业大学王雨雷教授,西北大学赵武教授和清华大学朱荣教授莅临指导评审工作。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北京大学王兴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杰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崔嵬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刘剑波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乔玉龙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阮秋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武俊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勇东教授莅临指导评审工作。
空天院党委书记蔡榕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国科大电子电气学院副院长王宇研究员,空天院副院长胡玉新研究员,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执行院长方广有研究员,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应飞教授,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德元教授以及国科大学位办公室和17个培养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及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方广有和专家组长卢革宇、王兴军分别主持。
首先,蔡榕代表空天院致欢迎辞。他感谢各位专家和共建单位对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他强调国科大、空天院和两个学科的共建单位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工作,并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为进一步高质量做好学位授权点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撑。空天院党委委员、教育处处长卢葱葱依照学位授权点评估要素做会议评审说明。之后分别开展两个学科的评审工作。
空天院党委书记蔡榕致欢迎辞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审会由卢革宇主持。首先,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和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共11个培养单位的专家分别做学科建设情况自评估汇报。
评审说明及各培养点作自我诊断评估报告(按照汇报顺序)
随后,王军波代表学位授权点作了整体情况汇报:从培养目标与标准、基本条件、人才培养、服务贡献等四个方面详细汇报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整体建设情况。
王军波作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学位授权点整体情况报告
专家组参照合格评估要素,审阅评估材料、经过质询讨论,一致认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学位授权点培养目标明确,形成了具有鲜明科教融合特色的培养体系,师资队伍雄厚,具有优势明显的研究生培养平台,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水平电子信息类优秀人才,为国家解决了诸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同时希望进一步扩大该学位点的招生规模,持续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学科通过自评估,11个培养点全部通过自我诊断评估。
专家评审组质询讨论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审会由王兴军主持。首先,王宇代表学位授权点作了整体情况汇报:从培养目标与标准、基本条件、人才培养、服务贡献等四个方面详细汇报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整体建设情况。
王宇作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位授权点整体情况报告
各培养点作自我诊断评估报告(按照汇报顺序)
随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声学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科大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共12个培养单位的专家分别做学科建设情况自评估汇报。
专家评审组质询讨论
专家组参照合格评估要素,审阅评估材料、经过质询讨论,一致认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位授权点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方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培养目标明确、学位标准严格,形成了科教融合特色的教学与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经费充足,支撑保障制度健全,已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优秀人才。希望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加强科教融合特色教学成果凝练,进一步加强各培养点交叉融合。持续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学科通过自评估,12个培养点全部通过自我诊断评估。
最后,胡玉新做总结发言。他感谢专家组提出的宝贵建议以及对评估工作的指导和认可,并表示通过本次评估,各培养点将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改进,加强学科交叉,继续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切实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评审会的顺利召开,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位点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对加快构建具有国科大科教融合特色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