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武汉植物园在亚热带森林深层土壤碳、氮矿化关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近日,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对中亚热带(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不同层次土壤进行培养实验,分析不同温度下土壤碳、氮矿化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同时利用BIOLOG Eco-Plates法分析微生物功能群落在土壤碳、氮矿化中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杂志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上。

      深层土壤碳储量占土壤碳含量的一半左右,是重要的碳和氮储存库。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中常伴随着氮的矿化,从而为植被生长提供氮源。碳、氮矿化间的相互关系能有效表征土壤的氮供应能力。

      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通过对中亚热带(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不同层次土壤进行培养实验,分析不同温度下土壤碳、氮矿化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同时利用BIOLOG Eco-Plates法分析微生物功能群落在土壤碳、氮矿化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深层土壤碳、氮矿化水平都低于表层土壤,其中表层土壤碳、氮矿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深层土壤中两者无明显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深层土壤中活性碳源(提供氮矿化能源)和活性有机氮源(提供氮矿化原材料)缺乏,限制了净氮矿化水平。深层土壤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低于表层土壤,但氮矿化的温度敏感性略高于表层土壤。此外,微生物功能群落多样性可影响土壤中有机碳、氮的矿化,但同时土壤中有机碳和氮的有效性的动态变化可进一步引起土壤中微生物功能群落的转变。

      由于不同层次土壤碳、氮矿化关系以及它们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在进行碳循环的预测和模拟研究中,需要考虑不同土壤层次间的差异并区别对待。

    责编 :蔡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