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水生所郝玉江博士调研镇江豚类保护区航道整治施工现场

  • 1月18日至20日,水生所郝玉江副研究员一行赶赴镇江,对长江航道整治施工进行现场调研。

    1月19日上午,郝博士一行先来到口岸直水道的落成洲施工现场,对抛石操作进行了观摩;下午,又赶至鳗鱼沙铺排作业现场进行了勘察。

    1月20日上午,郝博士一行来到位于和畅洲北汊的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内,对正在保护区进行抛石、护坡等航道整治操作的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下午,在施工方组织的座谈会上,郝博士首先感谢组织方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参与航道整治的各方加强了交流和沟通,同时也有机会学习有关航道整治的具体操作。郝博士进一步指出,在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内的施工操作过于密集,可能对于生活在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的正常迁移产生不利影响,他希望施工方尽量避免多点同时作业,为江豚留出一些安静的区域供其生存。施工方对于郝博士的建议表示重视,并解释此前由于工程进度压力而对江豚保护的考虑不够,施工方表示会立即整改作业方式,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全力保护长江江豚和长江生态环境。此后,郝博士又为与会代表带来了有关长江江豚保护及水生动物救护的讲座,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长江江豚是全球鼠海豚科唯一的淡水类群,我国特有,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已不足1000头。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正式成立,历史上曾是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目前,大约有20头长江江豚生活在保护区内。由于要开通“沪宁12.5米深水航道”,保护区面临的通航压力巨大,中科院水生所正加强相关研究,竭尽全力维护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的生存权利,并使得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能够协调发展。

    座谈会现场座谈会现场

    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

    责编 :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