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人物

三八国际妇女节:世界因“她”更美丽

  • 女性

    谈到身边的女性

    你会想到什么?

    有人想到了婀娜与美丽

    有人想到了钻石和鲜花

    但是

    在我们的身边

    有这样一个群体——女科研工作者

    她们用奋斗和坚持书写着智慧人生

    她们是我们身边的女神......

     

      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之一;

      她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Atlas国际奖、世界妇女科学家大会奖等荣誉;

      她是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她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院士。

      她敢为人先,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纳米酶”的新概念,这一发现被认为是酶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原始论文被引1800余次;在无机和有机界之间开启了纳米酶研究新方向。2015年当选为亚洲生物物理联合会主席,成为该组织成立30年来首位女主席。她创办“女性与生物物理之美”论坛和“生物物理女科学家分会”,为女科技工作者成长提供了交流平台。

      相关阅读:《阎锡蕴:优秀也优雅》

     

      她是改革开放四十年40位女性改革人物之一;

      她曾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等;

      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古脊椎动物的科学研究事业。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院士。

      她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因突出贡献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11年和2015年分别荣获芝加哥大学、美国自然博物馆吉尔德研究生院荣誉博士学位,2016年获国际古脊椎动物学界最高奖——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2018年入选“40年40位女性改革人物榜”。

      张弥曼创造性地提出并严格证明了杨氏鱼和奇异鱼都是一种原始的肺鱼,而它们作为肉鳍鱼类正是在约4.3亿年前到4亿年前,从当时中国云南东部的热带浅海开始走向陆地。这一研究成果动摇了传统瑞典学派的权威,提出进化论上鱼类登陆这一关键角色的肉鳍鱼类,其起源的中心地区并非欧洲、北美而是中国云南,这一开创性的工作为人类认识生命起源和演化历史作出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相关阅读:《国科大地学院教授张弥曼院士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她曾获得中国科学院京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她的科研成果曾被评为“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她的研究工作为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力量。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曾长青。

      曾长青研究员目前主要致力于用高通量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回答生物学问题,重点研究方向为肿瘤在内的疾病相关基因定位及其分子通路与调控机制分析,低氧适应等相关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和基因组功能注释,自然发生和疾病相关的体细胞突变研究等,同时开展精准医学如人群队列分析和肿瘤早期诊断等方面研究。

      上过曾老师《精准医学概论》的学生都知道,上课看着最令人着急的莫过于老师手中打开的那瓶水了。曾老师上课开始时往往会打开一瓶水,然而直到下课都不曾喝上一口。虽然水瓶好几次被送到嘴边,但是最终还是会被突然想说的话又逼了回去。即使在其他老师主讲时,曾老师也会在第一排的位置和学生们一起上课,和主讲老师、学生们一同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24岁时,她曾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国科大前身)最年轻的讲师;她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

      在她29岁时,命运夺走了她的光明,但她却用自己的奋斗为无数人照亮了学习的道路,发光发热了一辈子。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授杨佳。

      15岁上大学,19岁破格留校,24岁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最年轻讲师,29岁时不幸失明。

      在没有光明的世界,杨佳老师没有抱怨生命的不公,听书、用语音系统软件上网、用指尖触摸盲文阅读……积极的人生态度,百倍的刻苦付出,杨佳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并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2018年,杨佳教授入选“40年40位女性改革人物榜”。

      相关阅读:《国科大杨佳教授、张弥曼院士入选“40年40位女性改革人物榜”》

     

      她曾被Nature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她是2017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之一;

      她,用古人类遗骸DNA改写了亚洲史前史。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DNA实验室主任付巧妹。

      她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西伯利亚西部4.5万年现代人基因组》的文章。她是古DNA领域的泰斗、该领域的创始人凡特·帕波教授唯一的中国博士生,帕波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称她是最棒的学生之一。她凭借着高超的技术,翔实地绘制出冰河时代欧洲人群的遗传谱图,首次揭示了该时期欧亚地区完整的人口动态变化情况,让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她通过开发捕获DNA技术,从中国四万年前化石中,获得世界首例早期现代人核DNA,也是整个东亚目前最古老的基因组。

     

      她被称为“北斗女神”;

      她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徐颖。

      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对导航信号体制、导航增强技术、高动态高灵敏度导航信号的快速捕获和精密跟踪技术持续开展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作为分系统负责人承担二代导航二期重大专项课题一项,作为组长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光电研究院院创新课题。她的演讲《来自星星的灯塔》,将北斗系统的故事以十分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出来,备受大家喜爱。

      相关阅读:《关于网上热议的那位80后北斗导航美女学霸,这里没有更多信息……》

     

    巾帼不让须眉

    她们选择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想要鲜花与口红

    她们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

    她们用汗水

    浇筑出了一幅幅硕果累累的画卷

    她们用奋斗

    谱写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

    世界因“她”而更美

    今天,是她们的节日

    让我们为她们

    敢于掌控生活的勇气、

    面对困难挫折的信心、

    为国家社会奉献的情怀

    而奋力鼓掌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