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校长点赞麦田毕业照: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之上
编者按:蝉鸣的夏日已至,是毕业的季节,也是收获的时刻。在奔赴科学征程路上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学子们,有人投入“一生一芯”潜心研究,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芯片迎接毕业;有人参与大国重器项目,在宇宙、海洋、高原等领域的探索中突破创新;也有人耕耘于村庄田垄,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之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2022年6月,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员和学生们在试验田里记录着小麦的表型数据,盛夏的微风吹过原野,抚过麦穗,相机定格了他们收获的喜悦模样。
麦田上的毕业照(从左至右 国科大2022届硕士毕业生杨翼骏,2022届博士毕业生郭广昊,刘志勇研究员,即将入学的2022级硕士研究生符宏奎)
一粒麦子,一株麦穗
一粒小小的麦子到一株茁壮饱满麦穗的过程,从秋高气爽的10月播种开始,在来年盎然春意的4月底、5月初进行杂交、表型调查、取样,最后到炎炎夏日的6月中旬收获。往年6月的时候,参与遗传与育种研究的同学们于清晨时分,便早早地出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高邑原种场实验基地,在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里,他们争分夺秒地把握筛选、观察、收获小麦的最佳黄金时间。
在今年小麦收获的队伍里,不仅有硕果累累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而且加入了更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
2022届本科毕业生符宏奎,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中的一员。因为疫情原因,符宏奎没能在本科学校拍摄毕业照,而在田间地头学习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节点6月17日,这张与课题组同学们和导师刘志勇研究员的合照,不仅弥补了他毕业仪式感中的小小遗憾,也宣告着他翻开了“遇见国科大,遇见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新的篇章。
关于为何选择在国科大开启自己的科学征程路,一千名考生或许会有一千种理由,而提及较多的“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学习生活条件”也是符宏奎心中坚定选择的原因。
春华秋实,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考取国科大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符宏奎早在2021年的4月份,便非常积极主动地通过考研咨询群或电话的方式,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学生工作负责老师咨询考研报名的各种信息,结合自身能力提前做好了2022年考研的计划,做足了准备。
“我本科是农学相关专业,本科的毕业论文也和作物遗传育种相关,而遗传发育所是国内非常顶尖的研究机构,国科大的师资力量也是有口皆碑,所以我非常向往能够来这里学习。在研究生考试报名阶段,我和负责招生的贾老师沟通后知道了我所报的专业不参加轮转,是直接确定导师的。于是通过一些学长学姐的介绍,我了解到刘志勇老师是一位个人魅力非常非常强的老师。加上对刘老师课题组近年来做的一些研究的阅读,我觉得那些东西很神奇,我也很想参与进来,于是我大胆地写了邮件,向刘老师表明了我的初心与决心。”
符宏奎在获得录取资格后,得知可以提前来实验基地学习,他高兴了许久。谈及“下地干活”,符宏奎说,“选择这个专业,最终实验室里面的所有研究产出终要落到生产上,要被利用起来,不然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2个月的野外实践,符宏奎在师兄师姐和刘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不仅学习到了作物遗传育种实验的基础技能,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也为大地丰收播撒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符宏奎收麦子工作照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忙碌在麦田里的杨翼骏,是2022届硕士毕业生,他在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作物性状的分子改良。三年前,杨翼骏通过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这一政策考入国科大,如今他选择回到家乡贵州,将自己所学的技能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
每个人的起跑线是不同的,但人生是长跑的过程。谈及来到国科大,来到刘老师的课题组,杨翼骏觉得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而自己在三年的学习中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我本科时候做的实验也不是太多,育种方面基础也很薄弱,所以当时在报考国科大选择导师的时候,我也有些担心。担心自己如果选择到一个对我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导师,并且需要我马上上手来做一些比较有程序性的实验,我可能达不到要求,会辜负老师的信任。但是遇见刘老师后,我感受到刘老师对我非常关注,并且他很有耐心,也会让师兄师姐带着我从基础学起,我在这里有了从0到1的成长。”
刘志勇老师指导学生记录小麦性状
向下扎根,扎根祖国大地,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杨翼骏的研究需要在五处气候条件有差异的麦区开展,他也跟随着小麦播种与收获两个时期,在四川成都、河南安阳、河北高邑、浙江杭州和甘肃天水,采集小麦的性状数据。
一个人出差调查,奔波于田间地头,杨翼骏从初期的不适应、害怕,到成熟稳重、游刃有余,“独立”是他最大的感悟与收获。“不仅仅是因为三年里我经常一个人在全国各地做调查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独立的重要性,而且我认为独立还包括独立地去完成自己的课题,独立去思考如何设计试验、安排时间。只有自身独立强大了,才能够不断地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不断地提升自己。”
杨翼骏同时也评价自己刚来国科大时是一个比较懒惰、爱耍滑头的小毛头,而在三年一步一步的成长中,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自己向下扎根,在实践中汲取充足的成长养分,逐步改正了这些毛病。谈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杨翼骏说,“从进入实验室之初,张怀志师兄就一直教导我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做调查的时候会去给麦子扎牌子,把标签牌捆绑到相应的单株麦穗上,捆绑的时候会用到胶带,师兄说这个胶带会影响农田环境,提醒我后期田间清理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难以降解的塑料带出去。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师兄的身体力行让我明白怎样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向下扎根,扎根知识宝库,求实求真。2021年7月发表于『科学大院』公众号的《你在种小麦吗?不,我在进行一场修行》(https://mp.weixin.qq.com/s/j-pLhU1619Simj24QoXsgQ)科普文章出自杨翼骏之手,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育种人的田间修行并分享了拔麦秘籍。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科普文章的撰写,求实求真都是他的追求。“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我觉得每一项工作探索的过程中,一定要去不断的求真、求实,保证工作成果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如果都是漫不经心地去完成的话,没有一个求真的过程,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于我而言,求实探索的过程同样在激励我,我也会将这份态度用于以后的工作当中。”
杨翼骏(左)
先苦后甜,不忘初心
作为课题组里今年毕业的大师兄,2022届博士毕业生郭广昊从硕士阶段便跟着导师刘志勇开展对小麦白粉病的研究,毕业之后,他也选择在课题组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
困惑、停滞是博士学习生涯中常有的阶段,这种内心的苦楚,是一种磨砺也是一种锻炼。回忆起过去学习生涯中遇到的困难,郭广昊说:“在博士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抗白粉病基因Pm5e克隆工作已完成,但后续的抗性机理解析工作进展很慢,一时没有找到清晰的方向,因此我陷入了迷茫当中,想暂停这方面的工作而开展另外的一个新课题。当我跟刘老师交流时,刘老师一针见血指出做科学研究要系统且深入,要围绕核心主线来提升自己,博士研究生要追求课题的深度,不能浅尝辄止。”
对于导师的建议,郭广昊思考了许久,选择了再坚持一下,继续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及时向刘老师反馈自己的思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后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我将研究继续推进了很多,而且这也成为了我毕业论文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仔细想想,一帆风顺并不是最甜美的状态,解决困难之后我的心情是最甜的。”
博士毕业生郭广昊
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小麦作为科研探索坚持的方向,郭广昊的回答简单却又坚定。“首先,小麦是全世界重要的口粮作物,小麦生产对粮食安全非常重要。我的家乡在山东,吃的主食也是小麦,因此就比较想做小麦相关的研究。其次,了解到小麦白粉病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于是我在刘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这个研究方向。”博士历程虽已结束,回望过去,他初心依旧。
在博士毕业论文的致谢中,郭广昊写道“此刻,回想整个过程,开心、喜悦、自信、苦恼、迷茫、失望等万千滋味浮现在脑海,感叹时间飞逝的同时,更加珍惜此时的美好。在此,感谢陪伴我度过这段岁月旅程的人,是你们的存在丰富了我的人生。首先感谢我们实验室的大家长刘志勇老师,刘老师对科研严谨、执着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对从事科研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并愿意为其付出和坚持;真心感谢您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真切的关怀和包容,正是您的鼓励和支持使我有信心从容战胜科研和生活当中的挫折。同时感谢师母张艳老师,您与刘老师一起使我们实验室成为了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在这个家庭里,即使有困难也不会感到孤单……”毕业论文致谢中被提到的每一个名字,是人生成长中收获到的帮助、鼓励的记录,更是闪耀于科学征程路上的熠熠星光。
郭广昊和刘志勇
这是一粒麦子长成茁壮又饱满麦穗的故事,是无数农学相关专业学生耕耘于田垄、穿梭于实验室的求学缩影,也是那些从追逐着光的国科大学子成为发散光的科研青年的成长历程。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青年时期是科研的黄金阶段,国科大的科研青年们接力成长,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之上,为我国农业育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蝉鸣的夏日,毕业时分,你,又会如何定格成长的这一阶段,记录这份收获的喜悦?
【媒体报道】
【新华社】没来毕业典礼,三名学生被校长点名了!
【人民日报】没来毕业典礼,三名学生被校长点名了!
【央视新闻】缺席毕业典礼,他们却被校长表扬了!
【央视新闻】中国科学院大学“麦田里的毕业照”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央广网】国科大这张麦田里的毕业照火了 照片背后有怎样的科研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麦田度过的7年时光,他们毕业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民网】没来毕业典礼,三名学生被校长点名了!
【光明日报】缺席毕业典礼,他们却被校长表扬了!
【中国日报】没来毕业典礼,三名学生被校长点名了!
【学校共青团】没来毕业典礼,三名学生被校长点名了!
【中国青年报】麦田里的毕业照:缺席毕业典礼,但不缺席科研现场
【中国青年报】麦田毕业照走红背后
【中国青年报】科学闪光者|麦田毕业照爆火背后,导师一句话让学生哽咽
【今日头条】国科大这张麦田里的毕业照火了 照片背后有怎样的科研故事?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