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画与印象画派的融合——谈邓盈丰的植物科学画风格
每当我们看到一幅精美的植物科学画,都会情不自禁地对那栩栩如生的画面所传递出的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剖析和琢磨。一幅好的作品首先对所描绘的植物必须准确表达,同时就要欣赏作者在描绘对象时所使用的艺术手段,包括画面布局、主次、取舍、色彩及筆触的运用等等。
在邓盈丰先生的作品中对艺术的独特处理方式是很有特色的。
邓盈丰先生(1933~2008),高级工程师。1955年毕业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分类研究室绘图组,从事植物科学绘画。
工作几十年来,作为绘图组组长,他带领着全组人员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地傲遊在浩渺的植物世界。他在学习、继承和掌握冯钟元先生的钢笔画技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西洋画专业知识,把扎实的素描基本功运用于钢笔画中,他所描绘的植物形态都是那么自然而富于质感。
使用钢笔线条描绘水浮莲那略显薄肉质的叶片,还有那呈囊状膨大而中空的叶柄中部,其线条的匀称和细腻的变化都表达得那么自然。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
大花老鸦嘴Thunbergia grandflora Roxb.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的西洋画领域里,多数走印象主义画派路线,他们讲究的是画家对所描绘对象在光影、色彩、空间的瞬间感受或称第一印象。在西洋画中,“线”被认为是人为、虚构的,人们常称的“轮廓线”会随光源、角度的移动而改变,随着画作的完成而消失。而用以描绘物象的单位是由各种不同形状的“块面”组成,亚历山大切面石膏像就是最好的例子。
邓盈丰先生的彩色植物科学画通常使用水粉夹水彩作为媒介,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色彩、明暗的过渡中,他并不用常見的渲染法,而使用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色块去表現。这种表現手段不但不会削弱画面的精准度,反而更加强了它的质感表現力。在国内是印象派运用到植物科学画的成功范例。
红箭蝎尾蕉Heliconia latispatha 'Distans'
热带亚热带植物大多枝粗叶大,要想既能表现植物特征,又得把它们安排在仅仅8开纸(约2张A4纸大小)的画幅里,并不容易。这幅红箭蝎尾蕉却能解决了这一系列难点,而且它还能分辨出红色苞片与叶片的不同反光度,从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质感效果。
紫玉兰(辛夷、木笔)Magnolia liliiflora Desr.
图中,外轮3枚萼片状的花被片与其他内轮花瓣状花被片用了不同的光影处理和色彩对比手法,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质感。
画面左上角又用了极概括而明暗对比强烈的色块,表現了初春时节那生机勃勃的、油光锃亮的新叶。
厚叶木莲Manglietia pachyphylla Chang
椭圆状的聚合果看起来十分艳丽鲜红,其实画家并没使用很纯净的红色,而是利用西洋画中色彩、明暗对比的手法,就令其小蓇葖果外面的红色更符合自然界季节变化中的沉着却又鲜明的色彩,这是画家经历长期色感训练才培养出来的娴熟技巧。而几颗外垂的种子是使用了准确而概括的色块便突显了其光滑度及比果壳更艳丽的红色。
二乔木兰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Bod.
众所周知,二乔木兰是先花后叶种类,画面中既要有姿态健美的花枝,又要加上不同生长期的叶枝及繁多的解剖图,往往容易影响构图和主体物的美感。画家在其中处理得十分得当,那倒卵形的小段叶枝,用很概括的色块表达了叶面的凹凸感,没有多余及喧宾夺主的描绘,又将解剖图安置于右下角,使花枝主体物始终处于視角中心。
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 (L.) Smith
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Oliv.
木莲枝繁叶茂,伞形树冠十分美覌。画家在处理枝繁叶茂时,把画面前后层次处理得丰滿而清爽,既让人有叶茂之感,又不至于覚得凌乱琐碎,他把远处的叶片仍采用最概括简练的色块来表达出前后远近的空间关系。
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u
为了表現出寒兰那高挑飘逸、幽香清雅的特点,画家用了最简练的筆法和纯净的复色来描绘花朵俯仰侧转的灵动姿态,把一丛寒兰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独占春(象牙白)Cymbidium eburneum Lindl.
生长于我国南方、极具覌赏价值的兰花。这幅画是作者尝试用中国画的构图章法和双勾画法描绘象牙白的纯净色彩。利用前后远近的不同层次表现叶茂的感觉。
密穗石仙桃Pholidota imbricata Lindl.
这是一幅中西画结合的典型作品。作者使用了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在表现具有大折皱的叶片时,同样使用了概括又肯定的筆触和形状各异的色块,令植株显得格外鲜活而挺括。
去山野田间绘制《中草药彩色图谱》
邓盈丰先生几十年间,参与了几十部植物科学著作的插图绘制,例如:《中国植物志》《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广东植物志》《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图说》《原色中国本草图鉴》《广东中药》《中国油脂植物》……,还有《广西植物志》等多个省植物志的绘图,是《中国木兰》《丹青襄荷》的主要作者。
1.《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集》荣获广东省科普学会二等奖。
2.1980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植物科学绘画作品展览会中,他的灰木莲、大花老鸦嘴、络石藤几幅画被评为优秀作品。
3.他主持的《海上森林—红树林》科普美术作品,荣获全国科普美术三等奖,广东省一等奖。
1981年在云南省文山州与研究人员一起采集草果标本
《中国木兰》编辑团队
2006年4月与前任所长郭俊彦教授在《玉兰绽放 含笑飘香》木兰植物画展上
在广州兰圃(1976年初)
绘图组人员与上海《汉语大词典》编辑部合作绘制词典插图
随同前所长陈封怀教授和陈德昭教授接待英国女画家Mrs.Walden
邓盈丰先生组织绘图组人员业务学习(1992年)
邓盈丰先生与夫人卫兆芬教授
《玉兰绽放 含笑飘香》画展上两位作者及其伉俪(2006年4月)
1997年新标本馆启用仪式日,原绘图组人员合影
赴云南写生搜集素材时,到昆明植物研究所拜访同行
油画《绿韵》—邓盈丰绘(1999年)
中西画种都具有各自的审美情趣和表现形式。邓盈丰先生擅长于将印象画派融合到植物科学画中,受他的影响,原华南植物研究所绘图组的植物科学画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令我国的植物科学画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为纪念邓盈丰高工(1933~2008)在我国植物科学画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特发此文。
在此感谢邓盈丰先生的家人为此篇所提供的资料。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