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亚太焦点会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岸带环境污染与健康”在广州召开
4月23至26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SETAC)亚太焦点会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岸带环境污染与健康”在广州凤凰城酒店召开。参会代表共50余人,分别来自15个国家,其中包括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6个发达国家,和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加纳、伊朗等8个发展中国家。国内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的5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8所高校。会议由广州地化所副所长张干研究员牵头发起。广州地化所所长徐义刚院士、SETAC全球首席执行官Charles Menzie博士、SETAC亚太分会主席游静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环境污染与健康”,旨在通过汇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环境科学科学工作者,共同梳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分析现有相关国际科学和行动计划的不足,明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污染与健康领域的研究需求,共同设计国际科学研究计划。
会议在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创新。科学研讨会专业主持人(facilitator)、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非洲战略顾问Akanimo Odon博士掌控研讨进程、活跃会议气氛。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小萍研究员介绍“泛第三极”国际科学计划的有关情况后,澳大利亚昆士兰技术大学Lidia Morawska教授、德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咨询公司Roland Weber博士、西班牙研究委员会Joan Grimalt教授、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高级研究员Tom Harner博士、美国罗德岛大学Rainer Lohmann教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Kevin Jones教授、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Mohamad Pauzi Zakaria教授、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研究员等8位国际知名专家依次发表8分钟演讲,设定相关领域研讨场景(scene-setting)。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就化学品与健康、空气质量与健康、微塑料、持久性毒害物质、药物及个人护理品,以及和微生物耐药性和抗性基因等6个议题,依科学问题、研究需求、研究方案、国际合作等四个环节,逐次开展分组研讨和汇报。经过两天的高强度研讨,会议顺利设计出6个适于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多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全面达到了预期目的。
4月26日,与会代表参观了广州地化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设施。Lidia Morawska, Roland Weber, Joan Grimalt, Tom Harner和Rainer Lohmann等应邀作了学术报告。
广州地化所于2017年启动了中科院国际伙伴计划“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南方污染观测与研究计划(SCP)”,2018年举办了中科院“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班“海岸带环境持久性有毒物质的监测与风险评估”,已构建了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与健康科研合作网络平台。此次通过与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SETAC)合作,召开高端焦点会议,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和策划有关国际科学计划,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张干研究员介绍会议背景
会议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