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开展第二十三期学术讲坛
5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中试基地、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硅酸盐学会联合开展了第二十三期人工晶体学术讲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陆卫研究员、原所长何力研究员应邀作了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副所长杨建华、王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红梅,所长助理、科技发展部部长闫继娜出席报告会。来自上海技术物理所、上海硅酸盐所的近百名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施尔畏研究员主持。
施尔畏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两位报告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以及上海技术物理所在红外材料、红外技术及系统工程方面的发展历史和科学成就。他指出,一个研究所坚持自己的方向,在相关领域生根、不断取得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重大工程作出贡献是研究所的使命。
何力研究员作了题为“上海技物所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研究概况”的报告。报告从“红外材料与红外焦平面”、“碲镉汞外延材料”、“航天应用线列焦平面”、“Si替代衬底碲镉汞、双色等三代焦平面”、“二类应变超晶格长波材料与器件”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技术物理所在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上海技术物理所从建所之初就坚持红外研究方向,从红外材料、器件到系统工程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我国航空航天、红外成像等国家战略需求作出了重大贡献。报告最后,他就高性能低功耗小型化、雪崩倍增焦平面以及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三个方面对上海技术物理所红外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陆卫研究员作了题为“红外物理+半导体晶体—驱动技术&拥抱使命”的报告,报告围绕着“在中国科学院任务带学科发展模式的总体格局中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以及“任务带学科发展中孕育着具有原创性特征的学科驱动任务的新格局”两个论点,从宏观上介绍了上海技术物理所在红外方面的发展。围绕任务带学科发展这一论点,陆卫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红外物理的定位与贡献、学科特点与作用、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并以四个代表性成果为例介绍了红外物理30年的发展与影响。他指出半导体晶体承载微纳尺寸新机理、新效应引发红外探测新技术。围绕学科驱动任务这一论点,他以上海技术物理所空间分子束外延碲锌镉基异质结材料研究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报告会中,与会人员与报告人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施尔畏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何力研究员作报告
陆卫研究员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