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2018年学术年会召开
11月17日至18日,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2018年学术年会在佛山隆重召开。
此次会议主题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来自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冰冻圈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近300人齐聚佛山,探讨冰冻圈变化、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沿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会议由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简称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17日上午,开幕式隆重举行。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主持开幕式。刘昌明院士、赖远明院士、张国友研究员和欧阳志云研究员代表兄弟学会和依托单位先后致辞。特邀专家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复旦大学张人禾院士、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研究员、兰州大学张廷军教授等出席开幕式。专家们高度评价了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在推进冰冻圈科学快速发展,促进冰冻圈科学人才培养,传播冰冻圈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解决冰冻圈变化对经济社会系统综合影响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提供的科技支撑。
随后,举行了“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2018年度优秀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秦大河为优秀科学家获奖者郑本兴、陈肖柏颁奖;副主任施建成、赖远明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李传金、蒋玲梅、刘永岗、丁明虎、郭东林颁奖。
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丁一汇作了题为“影响我国冬季的冰雪冻雨灾害与北极气候变暖”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受暖北极冷欧亚的影响比北美明显,冷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比北美增加显著,而北美主要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冷事件减少、暖事件明显增加,表明中国受北极影响的程度比北美强。陈大可在题为“极地海洋科学研究动态”的报告中指出,两极地区在地球系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全球大洋环流和海-气-冰相互作用是两极研究的共性,未来两极将成为我国在海洋和地球科学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沿阵地。秦大河作了“IPCC 30年回顾”的特别报告,指出IPCC成立30年来,发布了系列评估报告,不仅推动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也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中国积极参与IPCC评估报告编写和运行机制改革等活动,参与度越来越广泛深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赖远明、俞祁浩研究员分别作了“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我国多年冻土区重大工程建设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的研究报告。两位专家围绕冻土区冻融作用机理及其对重大工程的影响及工程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刘卫东研究员作了“一带一路”研究进展报告,系统回顾了世界格局大变革重要事件及“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历程,指出从中国倡议到全球共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开门红”,一些领域远超预期,但也存在一些风险。欧阳志云研究员作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保护政策创新”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生态服务评估与政策应用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课题,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生态价值,生态价值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同时,重点介绍了生态系统生产经济价值核算方法及其实例,系统分析全国生态系统其服务功能格局变化状态,其研究成果为国家重大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支撑。丁永建研究员在题为“冰冻圈变化影响研究进展”报告中,围绕冰冻圈水-社会经济、冰冻圈-生态-社会经济、冰冻圈-灾害-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冰冻圈对中国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影响。翟盘茂研究员作了“IPCC全球温升1.5度特别报告”,分析了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面临的国际形势,回顾了1.5度特别报告的产生背景及其评审过程,同时分享了1.5度全球温升及其影响的最新评估结果。罗勇教授作了“三极气候变化之可能联系-海陆气冰耦合机制”,简要介绍了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及其概念模型的科学问题,并指出海陆气冰耦合机制将是三极气候变化可能联系的关键环节。张廷军教授作了“北极冰冻圈研究现状与挑战”,指出北极积雪范围、积雪期、多年冻土温度及其厚度、海冰范围及厚度、冰龄、格陵兰冰盖、均发生了强烈变化。同时对北极冰冻圈快速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平面的贡献乃至全球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并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的相关北极的一些重大国际研究计划。
18日,围绕大会主题,与会专家进行了分会场讨论。就“冰冻圈变化过程、机理与记录”“冰冻圈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冰冻圈工程、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冰冻圈遥感及大数据”四大议题展开深入学术交流。与会人员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冰冻圈科学研究的前沿、难点和热点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会议于18日下午圆满落下帷幕。
据悉,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且对全球和区域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冰冻圈科学的发展,加强国内不同部门冰冻圈科学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凝聚冰冻圈科学研究队伍,探索冰冻圈科学新的发展方向,使冰冻圈科学研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筹备召开本次学术年会。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