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舞动科研人生系列公开课举办第四期:中国民族民间舞体验——维吾尔族舞蹈
2024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舞动科研人生系列公开课第四期中国民族民间舞体验——维吾尔族舞蹈体验课在国科大雁栖湖东校区游泳馆二层排练厅开展,北京舞蹈学院杨浩老师受邀倾情相授,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国科大人居科学学院牛锡桐主持本次公开课。舞动科研人生由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文化建设特色文化类项目专项资助。
维吾尔族舞蹈源于我国古代西域乐舞,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漠北游牧时期的萨满祭天仪式,到唐朝时期新疆地区孕育出的于阗乐、疏勒乐、龟兹乐,维吾尔族舞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兼容并蓄的舞蹈形式。
课程伊始,杨浩首先介绍了维吾尔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受古丝绸之路的影响,维吾尔族舞蹈包含许多中亚元素,与中原舞蹈风格迥异,是四方文化交融的璀璨结晶。杨老师还提及到前辈们深入新疆地区,汲取舞蹈精华,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塑造出今日舞台上的维吾尔族舞蹈。她的话语如同细流汇成江海,让同学们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历史脉络有了清晰的认知。
杨浩细致地传授维吾尔族舞蹈的核心步伐、转身技巧及手臂动作。她从基础的“行礼”动作开始,示范昂首、立腰、拔背的基本体态。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学习如何通过步伐的轻重缓急来传递舞蹈的情感,使得每一个动作都充满表现力。在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是展现舞者协调与优雅的精髓。杨浩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巧妙地融入“移颈”与“翻腕”等标志性动作,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舞蹈的视觉效果,更细腻地诠释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精致与多样性。随着老师的示范,同学们开始模仿,通过动与静的和谐转换、动作大小的对比,以及节奏的强弱变化,捕捉维吾尔族舞蹈的热情与奔放。
情感表达是维吾尔族舞蹈的核心。杨浩指出,维吾尔族舞蹈强调身体各部位与眼神的协调配合,从头、肩、腰、臂到脚,每一处细节都洋溢着生命力,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她指导同学们通过眼神和表情传递内心情绪,将维吾尔族舞蹈的热情豪放与稳重细腻完美融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探索将情感融入每一个舞步和表情,使得每一次眼神交流和表情变化都赋予舞蹈以生命力和感染力。
围圈共舞使课程达到高潮,释放着内心的激情,随着音乐的节奏,同学们完全投入到舞蹈之中。姿态动作愈发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愈发真挚动人,教室里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课程落幕时,杨浩畅谈自己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心得,并特别邀请几位维吾尔族同学上台,分享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几位维吾尔族同学表达了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并对同学们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成果表示赞赏,认为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他们民族的舞蹈艺术,也为更多人提供了了解和学习维吾尔族文化的机会。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表示,这次公开课不仅让他们掌握了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更深刻体验舞蹈所承载的文化与情感,实现心灵与文化的和谐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