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国科大本科生赴甘肃敦煌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 “学习二十大,寻敦煌古迹,立莫高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9日至1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8名本科生成立暑期社会实践甘肃敦煌分队,赴甘肃省兰州、敦煌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走进敦煌研究院,学习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明推广新技术与丝绸之路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羌笛一曲丝绸路 西去阳关第一声

    7月9日下午,实践团队抵达兰州。兰州位于丝绸之路中线的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次日上午,实践队伍参观了位于兰州的敦煌艺术馆,馆内展品均由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提供。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围绕石窟艺术和高精度摄影等技术制作的高保真壁画及根据三维立体重建和彩塑三维打印重建的洞窟塑像。同学们在正式观览莫高窟之前,对敦煌文化、莫高窟的文物背景、洞窟的制作工艺和修复技术进行了基本了解。

    敦煌艺术馆内合影

    参观了解壁画内容

    7月11日,实践团队抵达敦煌,参观阳关与玉门关南北两处遗迹。12日上午,团队来到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在球幕影院中观影《梦幻佛宫》,体验鱼眼镜头拍摄的180度超视角逼真画面及全方位立体声音响展示的莫高窟佛教氛围。为缓解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数字展示中心于2014年开放启用,通过“总量控制、网络预约、数字展示、实地看窟”的开放管理方式,实现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标。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数字展示中心的控制中心以及主控机房,了解控制中心是如何通过了解实时人流量,实时监测莫高窟内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数据,保护古文物免受游客导致的环境变化破坏。在机房中,相关人员介绍了球幕影院建设的历史及建成以来服务器及投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这是通过数字化应用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典例。

    莫高千窟列鸣沙 崖壁纷披五色霞

    7月12日下午,实践团队参观窟区。工作人员根据各窟实时人流密度进行科学调度,带领同学们参观八个洞窟。千佛像遍布窟顶,震撼人心;飞天体态曼妙,动作灵动;美人菩萨像涂有金粉,粼粼闪光;五台山全景图色调青蓝,清晰明丽……同学们在震撼中感叹千年文化之美,无论是展现丝绸质感的等身泥塑,还是依山崖而建的九层塔内四十多米高的泥胎石塑佛像,都向同学们展示了古代高超绝伦的工匠技艺和佛教文化在过去千年的盛况。

    敦煌沉淀千年的魅力吸引了老一辈文化学者,敦煌工作者奉献进取的精神同样鼓舞了数以亿计的当代中国人。建国之前,莫高窟保护工作并未受到重视,大量经书、塑像、壁画遗失海外。参观藏经洞时,陈寅恪那句“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历历在耳。建国之后,在数代敦煌守护者的辛勤工作下,莫高窟重新焕发了生机。无论是数字展厅的建成,还是窟区一旁的博物馆内展示的莫高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保护史,都折射出常书鸿、樊锦诗等敦煌研究者“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敦煌精神。

    莫高窟牌楼

    扎根西陲大漠深 我心归处是敦煌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队参观了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并与接待老师进行交流。数字化保存是21世纪以来新兴的文物保护手段,以学术为基础,技术为手段,文物为目的,将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有序利用。目前,研究所的主要工作为壁画二维数字化、塑像三维数字化及莫高窟遗址全貌数字化。相比于一般的摄影作品,莫高窟的数字化图像精度更高,形态更准确,色彩还原度更高,保存的信息更为丰富全面。研究人员运用拍电影所用的轨道车等技术采集图像,精确计算每张照片的拍摄位置,实现宽幅影像的完整拼接。为了保证图像的精确性,工作人员大多仍采用手动拼接的方式,先校正图像角度,再将小图片“合成”大图。图像存储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高保真数字化影像海量数据的存储成为了现实。研究人员现场向同学们展示了“数字敦煌”网站,在线上观赏精美的莫高窟壁画。同学们以互动方式在“线上莫高窟”内自由移动,跟随提示进行观赏学习。

    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前合影

    参观数字模型建成

    7月14日上午,团队前往文物保护研究所进行参观。研究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多个实验室。首先学习了解材料分析检测设备,如便携式红外光谱仪和显微红外光谱仪器,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分析检测壁画元素。之后,研究人员展示了水质检测设备,该设备可以监测水质中氯化钠、硫酸钠等盐分对洞窟的腐蚀破坏程度,以便进行相应保护、修复。同学们重点了解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该仪器针对X射线难以探测短周期元素的问题,使用一束激光聚焦在微小面积材料上,提高功率密度使得材料等离子体化,通过探测激发态原子转为基态的发射光谱,再分析发射光谱从而得到材料的元素组成。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介绍了新型修复材料的研发过程,对敦煌壁画变色原理的研究,以及对莫高窟附近生物分析及防治的技术。

    参观材料实验室

    参观生物实验室

    途中,一位研究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凭医学博士求职文物保护岗位的经历。文物保护将象牙塔中的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文物保护工作者能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因此相较于医学,他认为文物保护更契合自己的追求。为了接触文物保护一线,博士毕业后,他离开高校前往敦煌研究院。看到自己在理想的道路上步步前进,便是幸福。

    当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敦煌博物馆,重点了解敦煌发展的历史沿革。两汉初荣,魏晋建窟,唐朝鼎盛,宋代渐衰,明清荒废,近代遭掠,当代复兴……历史图卷在件件文物中悄然展开。敦煌苍凉雄奇,是河西走廊的璀璨明珠;文化交融,是中国自己的耶路撒冷。了解敦煌,就是了解西域乃至华夏在文明史中的沧桑浮沉。

    参观敦煌市博物馆

    时光白驹过隙,此次实践活动将会成为同学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实践团队参观了名胜古迹,了解了文保技术,参与了志愿工作,感悟了人文情怀。同学们深切感受了兰州、敦煌的风土人情、丝路文化及其历史变迁,并针对莫高窟的文物保护领域进行科技调研,培养了科研素养,“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敦煌精神时刻激励着国科大本科生,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踔厉奋发、矢志不渝。

    责编 : 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