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舞动科研人生”系列公开课举办第十期:安徽花鼓灯
11月23日18:30,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舞动科研人生系列公开课第十期中国民族民间舞安徽花鼓灯体验课在国科大雁栖湖东校区游泳馆二层排练厅开展,本次活动由北京舞蹈学院陈汐副教授主讲,国科大人居科学学院牛锡桐组织本次公开课。舞动科研人生属于国科大文化建设特色文化类项目,得到学校2024年度文化建设项目专项资助。
安徽花鼓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安徽省淮河两岸,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融合舞蹈、戏曲、武术等元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安徽花鼓灯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不仅在当地广泛流传,还逐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本次体验课内容涵盖安徽花鼓灯的经典步伐和技巧。课程旨在提升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和身体协调能力,鼓励同学们去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通过这样的体验,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艺术的熏陶中找到放松和愉悦,为科研工作带来新的灵感和动力。
课堂上,陈老师首先介绍簸箕步、筛子步等基础步伐,这些步伐虽然看似简单,却要求舞者具备极高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随后,老师逐一演示拔泥步、上山步、车水步等进阶步伐,每一步都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在示范过程中,陈老师详细讲解每个步伐的动作要领,亲自打鼓伴奏,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浓郁的舞蹈氛围。课程最后,同学们集体表演了野鸡溜儿转、扁担式、凤凰单展翅和三点头等经典动作。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却令人动容。
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舞蹈中体验到安徽花鼓灯的独特魅力,也在科研与艺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学们在课程中展现出的热情和努力,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