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第四届“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暨《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师生作品展开幕

2023年10月15日,第四届“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暨《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师生作品展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中丹学院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主题为“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国内外80余位艺术与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11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发言,来自国科大及北大、人大等兄弟院校的150名师生来到现场聆听讲座及参观展览。此次论坛关注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竭力在新时代为构建艺术与科学跨学科的创新学科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金德鹏,组织部/统战部部长谭红军,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国科大重庆学院党委书记韦方强,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副部长赵立新出席论坛。论坛由国科大重庆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石自东主持。
金德鹏致辞
金德鹏在开幕致辞中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表示,国科大历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素养的培养,“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至今已举办了三届,是国科大艺术与科学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实践,为科学家与艺术家搭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研讨平台,为不同学科专业方向的各院校建立了更为广泛的沟通渠道,分享了国科大新时代艺术与科学审美教育体系的创新经验,对推动高校美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他同时指出,国科大率先在创建艺术与科学融合审美教育体系,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像石自东教授多年的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等一系列的实践,我们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艺术与科学审美的创新型人才,多次开展艺术与科学优秀师生的作品展,还形成了全国首套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教材。在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对当代学术关注的前沿难题具有突破性、原创性和开拓性,具有坚实的实践积累和理念创新基础。实验性研究独具特色,打通了艺术与科学学科专业的间墙壁垒,具有交叉学科强劲的内在改革动力,这种实验性创新美育教育,为以自然科学为主的高等院校艺术公选课起到示范作用,对全国高校培养卓越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艺术与科学之问给出了新的国科大的方案。
石自东主持
学术论坛发起人石自东在论坛总结中表示,第四届“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是在国科大校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以及相关部门的盛情支持下才得以实现的。
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得益于应邀参加论坛的诸位艺术界和科学界专家学者都做了充分准备,从艺术学理论、审美教育、人工智能、建筑、哲学、书法、制造工艺等角度关注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和难点,与我们分享了在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下的思考,同时也为丰富与完善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科群布局做出新时代的新拓展,凝聚八方智慧,为共建艺术与科学审美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卓越的创新人才,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了有力支撑。
与论坛同时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优秀师生作品展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展览中展出的100余件艺术作品精选自《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开课以来收获的1500余件学生创意作品,这仅仅是众多优秀作品的一部分,体现了国科大师生对艺术与科学之美独特的理解和勇于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教师作品:
《强国之魂》系列(局部) 作者:石自东 金属综合材料 尺寸:120cmx150cm
《强国之魂》系列(局部) 作者:石自东 金属综合材料 尺寸:120cmx150cm
《强国之魂》系列(局部) 作者:石自东 金属综合材料 尺寸: 120cmx150cm
《Who am I ?》系列 作者:石自东 材料:油画布、综合材料 尺寸:100cmx160cmx6
学生作品:
《青年的东南西北风》 尺寸可变 作者:王阳芷 生命学院 生物物理学专业
《多彩的空》 尺寸可变 作者:刘强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Who am I ?》专题作业 尺寸可变 作者:吴一苓 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专业
《硅上世界》 尺寸可变 作者:刘国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我》 尺寸可变 作者:臧书楠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超现实主义DNA双螺旋结构》 尺寸可变 作者:张淦宇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
《黑与白》 尺寸可变 作者:苏江峰 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作者:滕李超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
《几何之美》 尺寸可变 作者:杨宇凌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计算机人脑袋中的物件》尺寸可变 作者:杨子豪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
《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以“生命即艺术·艺术即科学·科学即艺术”为理念,涉及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建设及艺术与科学终身审美教育,通过五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系列教材。课程从造型艺术与科学审美的融合入手,是打通学科壁垒、打造交叉学科体系的敲门砖和样板间,注重艺术元素与科学元素融合的基础和底层逻辑,把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性留给学生的未来。课程突出实验精神的特色与丁肇中先生的科学实验精神不谋而合,鼓励学生以实验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培养科学的审美意识,这也为当下纷杂的现当代艺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全体特邀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