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国科大学生举办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       2016年12月13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第三个国家公祭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生在雁栖湖校区组织了南京大屠杀历史讲解、签名等活动,呼吁大家勿忘国耻、珍视和平。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日军在南京城内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抢掠、强奸。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之际,中午11点,“国之祭 史之痛 民之愿 南京!南京!”“铭记历史 珍视和平 警示未来”的条幅出现在了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校园,16级硕士生段衍、黄涛等几位同学一边向路过的同学介绍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等相关知识,一边引导大家在横幅上签名立誓。截止到下午两点,横幅上已经有200多位同学的签名。

    段衍等同学从11月末就开始策划纪念活动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努力,提醒同学们永远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珍惜现在的生活。

    “虽然签名行为本身微不足道,但这是我们态度的展现,只有我们每个国民都尊重历史、铭记历史,整个国家才能以史为鉴,不断发展。”赵振鲁说。 

    胡旻琪是通过班级群知道了纪念活动,她一下课就跑到了食堂门前,自己签名之后,便加入了宣讲纪念日活动的队伍。“我家就是南京的,看到这个横幅好感动,原以为只能在朋友圈里看看南京的朋友的纪念活动,想不到也能亲身参与进来,感到很荣幸。”

    提到纪念活动的准备,负责人之一的黄涛同学表示,“稍一提议大家都非常支持,班里很多都是来自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同学,大家对南京有感情,对公祭日更有感情共鸣,虽然听不到南京的鸣笛,但悼念的仪式不可缺少。”

    学生处的王岗老师听说了同学们的纪念活动之后,表示很欣慰,“在20世纪上半叶,我们的国家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危机,那时的青年人勇敢地站了出来,为挽救国家的命运贡献了力量。今天,处在和平年代,我们国科大的青年人,能够自发地组织这种纪念活动,积极影响周围的同学,这份责任与担当非常可贵。”

    关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来听听国科大的同学们怎么说——

    2014年12月13日,第一个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日。警钟响起的时候我在教室,一个同学站了起来低头默哀,接着两个,三个……一直到整个教室所有的同学,我知道他们中一定有很多人的家乡并不在南京,但在警报响起的那一刻已经没有地域的划分,这是南京止不住的眼泪,也是国家的永不愈合的伤疤。

    2015年12月13日,第二个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日。警报响起的时候我在马路边,在车流量最大的市中心,所有车辆都停了下来鸣笛致哀,行人也都驻足默哀,低沉的警报声伴着汽笛声在头顶上空纠缠、扭转、聚结成状。想到脚下的这块土地曾经受过的屈辱和狼狈,心情就会特别沉重。这一分钟,全城同心,因为我们都是南京人、中国人。

    2016年12月13日,第三个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的公祭日。今天的南京下着小雨,此刻的我在北京,没有警报声。早上10点的时候还是收到了朋友发来录下的警报声,中午吃饭时在食堂门前的横幅上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尽管身在异地,还是没能缓解国家公祭日带来的压抑。30万是刻在骨头里的疼,是埋在心底里的痛。当警报响起,我们不在同一时空,却同为铭记。纪念是为了铭记过去的苦难,不为记住那些仇恨,而是珍惜和平。

    ——资环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16级硕士胡旻琪

    今天是12月13日,作为一个南京人,这一天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在于从小这一天就一直在防空警报和肃穆中度过;陌生在于自从2014年设立国家公祭日后,还没有近距离参与哀悼之中。南京的同学说,今天南京的雨下得好大。自从记事起,每年的这一天经常是在雨中度过,慢慢冷冷的雨雾笼罩着金陵,似乎是逝去的冤魂诉说着当年的苦痛,令人心情无比沉重。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想起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那份震惊和心痛。草鞋峡、五台山、汉中门……这些我常常走过的地方,在79年前都是洒满同胞鲜血的屠杀现场。雨雾和防空警报的凄凉交织在一起,恍惚惨绝人寰的那一幕幕又会在眼前浮现。怀柔的天空明媚而晴朗,悼念死难同胞的白底黑字条幅显得那么突出。生活在和平之中的我们,更要了解过去这段悲惨的记忆,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可以原谅,但是这段历史绝不可以遗忘!

    ——资环学院自然地理专业宋昊泽 

    我们不能忘却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却。那一天,那失去的30万鲜活生命,那哭泣的南京,哭泣的中国,我们不能忘却,那失去的民族的尊严...... 本次班级的公祭日活动,让我领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也由衷地希望强大的祖国,这片温暖的土地上,没有阴霾,处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资环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徐冰 

    在南京的时候,每年会听到两次警报,一次为了纪念918,一次便是南京大屠杀,每当警报声在学校响起,同学、老师们一起低头默哀,街上车辆也会停下鸣笛,而我每次都会不禁联想,就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同样的警报声中,我们的同胞是以何种状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祸的呢,“昭昭前事,惕惕后人。”30万无辜亡灵,饮恨江城。这是历史的悲剧,人性的悲剧,若不愿它发生,就狠狠地唾弃。

    ——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杨春晖

    “2016.12.13”,也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场在最寒冷的时节进行的最沉痛悼念!以国之名祭奠79年前被侵略者血腥屠杀的平民死难者,是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是对那段伤痛历史的集体反思。 在今天这个令人沉痛的日子,来自南京的两个研究所的同学自发组织了此次纪念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可以铭记住这段历史,在悼念逝者、腼怀历史的特殊时刻,国人应从灾难记忆中汲取家国情怀,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之际,让我们一起静听凌厉的警报声,从伤痛历史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资环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浩田

    日寇入侵,国之不国。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我们应当铭记历史,时刻警醒,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定对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

    ——物理科学学院 凝聚态物理专业熊嘉欣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