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石耀霖院士做客院士大讲堂:漫谈地震预报


  • 11月4日,由校团委指导、校学生会主办、地球与行星学院学生会协办的第81期院士大讲堂于雁栖湖校区教一楼101教室顺利举办。本场讲座主讲人为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的石耀霖院士。地震的奥秘和预报的挑战,在石院士的漫谈中得到了新的解读,所有参与的同学共同探讨了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石院士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地震的基础知识:从构造地震的成因到地震波的类型,以及震源位置和震级大小的测定,每个话题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中国是一个地震活跃的国家,石院士说:“为了了解中国的地震分布和频率,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地震目录、地质调查数据、历史记录和地震监测网络收集的数据来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估中国不同地区的地震风险,并为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石院士讲解了地震预测与预报的区别。他介绍说,地震数值预报在中长期预报方面已经展示了重要的进展,而在短临预测方面,研究人员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探索。但如今,机器学习虽然对实验室数据或人工合成地震目录预测初见成果,对真实的大地震还没有取得有显著成效的预测。

    控制地震似乎比预测地震更加困难,但今天已经不是科学家的梦想,而是现实的需求:为了在有出发地震的区域实现页岩气的可持续开发,要求起码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要控制它不要发生。石院士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去实践,我们发现的每一个异常的数据点,每一次重复的实验现象,都可能是引领我们走向深邃科学真理的灯塔。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科学的边界。因此,当灵感来临时,我们要勇敢地追随它;而当面对重重困难时,我们更需坚持不懈地解答每一个科学之谜。

    在这场两个小时的讲座中,石院士不仅分享了他在科研道路上的心路历程,更是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如何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保持对科学现象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在看似混沌的实验现象中寻找规律,抽丝剥茧,直至找到问题的核心,解开科学谜题。石院士不仅与我们分享了一生的科研经验,还耐心回答了每一个问题,让每位听众都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激情。他的每个回答都如同他的研究一样——深邃、精确而富有启发性。这不仅是一场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宝贵的历史与智慧的传承。

    640.jpg

    640.jpg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