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学生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学习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勉励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学生会以线上交流的方式,组织全校学生骨干进行学习,共有来自51个研究所的百余名学生参加。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精神,结合回信精神观看了2020年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陈云霁关于《智能计算人才培养的心路历程》报告。随后,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悟。
圆梦新时代,争做理想坚定的奋斗者
来自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代闯闯同学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说,参与此次学习的青年学生,他们的研究领域有的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有的是从事世界科技前沿的,有的是服务社会民生的,他们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建设科技强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苑学子的奋斗与拼搏,这是一种伟大的使命,也是作为科苑学子独有的一份光荣。“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坚定创新自信,踏踏实实做科研,勇攀科学高峰。”
来自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崔昊天同学讲到,举办本次座谈会为广大青年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身为新时代的国科大学子,要牢记使命,珍惜时光,把握机遇,为国家早日建成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自长春光机所的董明远同学说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设科技强国,真正的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科学的道路没有捷径,要靠我们科技工作者自己勇坐冷板凳,一点一点去攻坚,去突破。”
就读于数学科学学院的谢鹏程同学对习总书记的回信很有感触,他认为,总书记的回信字字掷地有声、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作为一名国科大学子,更要牢记初心与使命,努力在实践中鼓励自己,不负韶华,积极进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日新月异贡献自身的力量。”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胡天柱同学说:“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拥有远大目标,坚定理想,更要学会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勇攀高峰,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自身奋斗的终极目标。”
亚热带生态所同学集中参加本次线上座谈会
圆梦新时代,争做求真务实的践行者
来自工程科学学院的师永帅同学表示,“学习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标准。我们绝不搞文山会海、形式主义,而要结合科研工作实际,突出查找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科研工作措施。同时,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勤于下基层,主动了解人们的需求,坚定用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信念,做到‘矢志不渝,科研为民’。”
在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就读的杨贵森同学认为,求真务实的精神,不仅是一种科学精神与道德要求,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没有无数先辈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上下求索的日日夜夜,没有他们经过无数次失败才得到的许多核心技术,又哪有中国科学技术百花齐放的今天。
来自国科大本科部的叶李源同学,分享了他对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他说:“科学家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作为未来的科研工作者,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传承中国科学院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用数据说话,用逻辑说话,用实验结果说话,坚持真理,弘扬科学家精神。”
来自物理研究院的石琛同学说:“中国科学院一直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坚持实事求是。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踏实勤勉,打好知识基础,练好技术本领,切实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求真,便是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求学问而不是名利;务实,便是努力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回报国家与社会的培养。”
来自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何东城同学说:“我们所的刘维民院士一直号召我们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解决实际问题,不忘科技报国初心。我们也在自己的研究岗位上坚持奋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刘维民院士的教导。”
圆梦新时代,争做科技报国的奉献者
来自文献情报中心的刘敬仪同学,通过学习自己对“科研”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她认为,科研好比攀登,过程充满了崎岖与坎坷,困难重重,走错一步可能就要全盘重来。但登顶后的成就与喜悦就是科研最大的乐趣。新一代科苑学子要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以坚韧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驱散未知世界的黑暗,努力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远在祖国边陲的彩云之南,云南昆明动物研究所求学的叶浩云同学表示,“作为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一员,我决心努力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以我所特有动物模型为中心,坚守西南,立足于西南及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我国疾病动物模型创制的重大需求,在神经生物学领域不断钻研,为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基础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微系统所的袁泽强同学深有感触的说,“习总书记多次提到,作为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发表在paper上面,更重要的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结合自己研究所的科研学习,认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未来科研工作者需要努力和思考的方向,将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来自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张晓宇同学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的福祉,身为科技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砥砺前行,为祖国的海洋科技发展劈波斩浪,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在科学的田野里辛勤耕耘。”
同学们集体观看视频《智能计算人才培养的心路历程》
圆梦新时代,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者
计算所的刘一伊同学说:“陈云霁老师独具慧眼,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看似用于软件上的东西,应用在硬件上。但是目前计算机领域的同学致力于硬件方向的还不够,我们应该和陈云霁,夏培肃这些老一辈计算机专家学习,继承两弹一星精神,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甘于寂寞,勇坐冷板凳。”
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张良奎同学说:“陈云霁老师孜孜不倦,专心科研的精神,跨越了专业领域的束缚。科研前辈们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后浪的我们亦当继承前辈精神。作为海洋学子,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奋斗!”
陈云霁老师
来自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张易同学也感慨颇深,他说:“作为一名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深知这个领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意义,我们既是研究生,也是国家科研力量的重要后备军,肩负着科教兴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历史使命,更应将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下去,用汗水浇灌新时代的科学之花。”
来自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张强同学说:“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回信,对我是一种激励,同时我也感受到他深切的期望。身处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这样的产业前沿高地,秉持着‘料要成才,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理念,我更要牢记科教兴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初心与使命,在实践中努力奋斗,不负韶华,向无数默默奉献的优秀科学家学习,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将青春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会议最后的独特“合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新时代的国科大学子,我们要利用好中科院的优质资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把习总书记嘱托转化为开拓进取的正能量,在实践中攻坚克难,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编 :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