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传真

丈夫未可轻年少,科技实干长报国 ——专访80后优秀科学家郗凤明

  •   郗凤明,1980年生,2004年本科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4年间,先后多次到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德国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区域低碳发展组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长,是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政府应对气候咨询专家,辽阳市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挂职),同时还担任Ecological Indicato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ergy Polic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等 SCI 期刊审稿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气候变化、景观生态学、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水泥材料碳吸收、产业生态学等领域方面的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53篇,在Nature、Nature Geoscience、Energy Polic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和Ener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8篇论文,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2项,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专题项目2项,国家973专题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CDM基金项目3项,辽宁省发改委、科技厅项目4项,沈阳市政府、发改委、科技局项目4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近日,中科院青促会国情院情考察活动在辽宁省大连、沈阳、辽阳三市展开,得到了相关院所、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一致认可,其中作为活动主要负责人之一的郗凤明研究员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他是中科院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潜心致力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学术成果服务于国家决策和外交谈判;他是地方政府实干的人民公仆,心系地方生态系统修复的迫切需求,规划成果正在福祉一方,他把科技论文发在《Nature》上,更写在祖国大地上!

    探索创新,提供碳汇崭新视角

      一直以来,水泥生产过程被认为是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重要排放源,而大量碳排放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郗凤明研究员带领其团队联合美国哈佛大学等24所国内外知名的科研机构针对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进行了大量深入实地的统计研究,于2015年6月17日和2015年8月20日先后在《自然》上发表两篇有关碳排放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我国近一半的水泥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会被使用后的水泥材料吸收回来,打破了一直以来人们对水泥工业的认知,为科学家寻找“失踪的碳汇”(注:“碳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研究过程中,郗凤明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并不盲从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权威数据,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和碳化模型方法,首次构建了水泥材料二氧化碳吸收核算方法,对水泥材料吸收的碳汇量进行了量化,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中国碳排放总量重新进行了核算。该研究成果为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作为碳捕捉和碳封存材料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为我国应用建筑垃圾发展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还将有助于完善当前《IPCC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的不足,对全球和国家碳排放基准值产生重要影响,为我国气候变化谈判、全球碳循环研究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

      “科学就应该鼓励创新,要敢于怀疑权威,不盲从权威,这样才可能有全新的大发现。”这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来自于他创新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大胆的质疑、不懈的坚持和团队的精诚合作,也得益于以及他交叉融合的学术背景。从本科时期的建筑规划到博士期间的宏观景观生态学,再到毕业后关于产业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这样的求学和研究经历,给了他更全面的知识架构、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以及更深刻的科学理解。

    由士兼仕,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辽阳市双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多年来的无序开采,区域生态环境满目疮痍,山荒岭秃,水质污染。因此辽阳市政府着手进行矿山修复与区域综合开发建设。作为生态环境的专家,郗凤明研究员在2015年被中科院沈阳分院派到辽阳市环境保护局担任副局长(挂职),希望通过他得天独厚的生态修复知识和经世致用的济世胸怀,为重建青山绿水贡献力量。

      郗凤明研究员欣然接受了调遣,他认为:作为一名从事生态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还要积极地参与到国家或地方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中去,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拥有一席决策参与权,更要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的解决问题。郗凤明研究员奋然跃身于祖国生态事业、敢于创新,有情怀有担当,坚定地肩负起责任和使命。在辽阳市环保局工作3年来,他不仅亲自走遍了17处矿山废弃地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每一地块实际,有侧重点和针对性的给出修复规划方案,同时联合市委市政府,整合区域生态优势及历史文化资源,共同探索出一条集矿山修复、旅游开发、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于一体的治理创新之路。新环境,新角色,新任务,他做出了新战绩!

      “这是一次将自己的生态理念服务于民,且与政府部门充分沟通配合的大好机会。”郗凤明研究员如是说。这一挂职经历,让他成长锻炼了很多,对政府机关的运作流程,政府支持科研项目的机制和导向,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等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他也发挥自己的力量,深入浅出地向政府领导、同事解说生态科技动态,积极传播生态理念,强调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挂职经历也让他以后的建言献策不再停留在理论上,更有针对性。

    赤子心切,助力产学研合作

      作为辽阳市环保局副局长,郗凤明研究员充分了解以采矿、石油化工、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当地经济和环境发展现状,也知道企业的改造瓶颈和技术需求;同时他作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又知道青促会汇聚了化学、能源、物理、生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年轻人,他们手里不缺科学技术,却缺少可以进行产业转化的平台,他想,如果这些人能够来到辽阳,并且找到合作的机会,那么一定会给当地的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改造升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带来希望,也能给青年科学家更多的机会施展智慧与才华,从而实现共赢。于是他充分发挥中科院和辽阳市政府及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担任2018年中科院青促会国情院情考察活动中辽阳部分的负责人,参与策划组织了青促会会员和辽阳市企业的技术对接会。

      他真正把辽阳当成了自己的家,不但自己尽全力为矿山修复,环境保护奔走,还积极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辽阳的建设中来,努力为辽阳市的人才引进和院企合作牵线搭桥。如果说修复矿山工作是他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这次他组织此次青促会国情院情考察的辽阳之行,号召一批和他一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背景,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科学家参与到服务祖国的实际中来,则完全是他把推动地方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为己任,是自我价值的升华。

      于科学的无涯中,于生态的原野上,他不忘初心,执着的求索着,前进着;在时代的召唤下,在社会的浪潮里,他请从隗始,坚定地践行着,奉献着。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郗凤明研究员和许多同他一样用科技和实干回报祖国的青年科学家一起,为科技的产出和转化贡献力量。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