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评估与对策调研组考察环江喀斯特站
11月5日至6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规总院、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全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评估与对策”调研组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开展了为期2天的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评估与对策调研工作。亚热带生态所党委书记兼环江喀斯特站站长王克林研究员、副站长曾馥平研究员和陈洪松研究员、自治区水利厅和河池市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调研组专家一行首先考察了古周示范基地、下塘示范基地和肯福移民迁入示范区。曾馥平向调研组介绍了3个示范区在水土流失防治、植被保育、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移民和科技扶贫方面的工作进展。专家组一行对古周示范基地在生态模式优化与政策支持、避洪耐涝种植模式生产力维持技术研发、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试验、土壤漏失/流失阻控技术试验等一系列技术研发与实验示范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对下塘示范基地在坡改梯治理、养殖废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试验示范给予了肯定。调研组专家认为肯福移民迁入示范区创建的“肯福”异地科技扶贫生态治理模式为生态脆弱区生态服务提升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构建奠定了基础。
随后调研组专家一行考察了大安乡塘官屯坡改梯治理示范区和中科院环江站综合试验区。对塘官屯坡改梯工程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考察环江站综合试验区期间,王克林向专家组详细介绍了环江站围绕西南喀斯特地区重大需求和生态环境特点布设的一系列试验。专家组一行对环江喀斯特站围绕峰丛洼地二元三维水文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及特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规律、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和适应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结果和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调研组专家认为环江喀斯特站的水文-侵蚀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立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的峰丛洼地治理技术与模式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座谈会期间,陈洪松详细介绍了环江站台站定位、基础条件、人才队伍、主要科研任务、主要研究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专家组一行和环江站科技人员一起就西南喀斯特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原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冯仁国研究员就环江站取得的科研示范进展表示肯定,提出环江站应进一步凝练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面的研究结果,未来的工作应更深入的结合区域民生改善和精确扶贫需求,构建生态服务提升与民生改善的综合治理范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刘中奇对环江站十多年来在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的科技支持表示感谢,希望环江喀斯特站继续加强与地方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喀斯特区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原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总结发言,对环江站在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方面的研究给予肯定,并希望环江站进一步梳理相关研究进展,评估治理成效,提出防治对策,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报告。
此次“全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评估与对策”研究调研组将在全国各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分片开展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评估与对策调研,其中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调查研究以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站为主负责实施。王克林陪同调研组考察环江站曾馥平陪同调研组考察古周示范基地陈洪松向调研组汇报环江站基本情况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