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新书发布会暨“文明的积淀”科学文化研讨沙龙举行

  • 5月24日上午,《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新书发布会暨“文明的积淀”科学文化研讨沙龙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本次活动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承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郑浩峻,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郭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协技术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秦德继,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副部长谭华霖、宋玉荣,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毕海滨,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科普时报社等高校和出版单位的30余位科学界、教育界和出版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发布会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副部长谭华霖主持。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小淳教授主笔,该书从人类文明角度审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聚焦呈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脉络、科技思想和科技成就,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精神标志和文化精髓,以及对中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启示。

    王进展代表中国科协表达了对《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出版的祝贺。他表示,该书是科技史界的学者向即将到来的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献上的一份厚礼,也是科协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举措。王进展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具有强大自我创新力的科学文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把握这一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推动科学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好地担负起推动文明发展的时代使命,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共同任务。王进展强调,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科技底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蕴含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是中华文明底蕴深厚的科学文化动脉,要深刻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不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该书站在文明的视角,阐释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传统科学文化,客观反映中华科技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对于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郑浩峻表示,科学文化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本书的编撰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该书通过文明的视角解读中国古代科技史,充分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让广大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古代对世界科技文明的伟大贡献,讲中国人的科技故事,展示中国人的创新思维,能够增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提振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秦德继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保障,科学技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该书呈现了孙小淳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深度解读,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

    孙小淳教授代表该书编著出版团队,对参会领导、专家表示感谢。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敬、可爱、可见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古代科技故事,要科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相结合,让人信服,既不能自吹自擂,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实事求是地把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科技思维、思想和成就生动地呈现出来。该书力图对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科学人文精神做客观呈现,解释中国人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也即“科学的中国心”,探讨中国古代在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科学观察和研究等方面的特征。

    随后举办了“文明的积淀”科学文化研讨沙龙,孙小淳先就“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古代科技”做了分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扬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山西大学高策教授等四位专家做了主旨发言。随后自由发言环节,韩毅研究员、张大庆教授、刘晓教授、彭鹏博士、潜伟教授、刘孝廷教授、王淑红教授、王福昌教授、尹传红总编辑等专家先后对《文明的积淀》进行了点评。孙小淳教授对各位嘉宾所提供的评价和建议表示感谢,并希望此次新书出版能够进一步推动各位专家学者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共同推进科学文化建设,为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提供丰富养份和文化沃土。

    责编 : 贾宝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