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场外引导的志愿者-王垣予摄
毕业典礼前一晚22:59,毕业典礼学生志愿者总负责老师刘蒙蒙在群里喊:“志愿者同学能否再过来我这边10个,尽快哈!”当晚彩排结束,学生志愿者们进行最后的清场和检查,盘点摆放在每个座位上的学位证书、国旗、校旗和定制瓶装水是否一一到位,离开会场时,刘蒙蒙看了一下表,已是十二点多。
5个小时,迎接班车的第一批学生志愿者已再次就位。
“来的最早,走得最晚。”刘蒙蒙笑着总结典礼这两天大家的状态。在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中,来自各学院的123名志愿者于台前尽职尽责,坚守岗位;于幕后无私付出、默默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多个环节的志愿服务工作。“红色身影”们以志愿之火送师兄师姐扬帆起航,护航一份临别美好。
“愿给每位师兄师姐一场完美的毕业典礼”
作为本次毕业典礼学生志愿者的学生总负责人,2022级空间物理专业直博生李雨淙任务艰巨:她需要将所有学生志愿者分工到近20个不同的小组,再对接到各个环节的负责部门和老师。
她属于“机动组”,也是一位行走的“问题中转站”。当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时,都会找到李雨淙,然后她再去找对应环节的负责老师进行对接。“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这些问题该和谁对接,所以我需要负责这样总的人员统筹工作。”典礼当天,奔忙在现场各个角落的李雨淙微信步数,早早过万。
李雨淙在做场外引导-王垣予摄
“这次我们志愿服务的一个目标就是:尽力保证每一位毕业生都有一个完美的毕业典礼,努力把控好每一个细节。”正如,给毕业生发放的东西里,即使是有再微小的瑕疵,志愿者们也会立刻给他调换。“每一位毕业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家都应该拥有一个完美的毕业典礼。”
看到这么声势浩大的毕业典礼,李雨淙也很期待自己的毕业典礼:“希望师兄师姐无论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忘记今天毕业典礼时的这种快乐幸福。希望国科大带给他们的一切精神力量,可以延续到他们以后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中。”
“大家幸福,我就值得”
典礼前一天下午五点半,正在食堂吃饭的2022级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朱叶接到电话。作为总服务台组的负责人,她同小组成员整理了半天物资,刚吃上“午饭”。老师电话里提醒她们组给明天活动要用的对讲机充电,朱叶不放心,匆匆扒完碗里的饭,又赶回了典礼场馆。
正在整理器材的朱叶(右一)-王垣予摄
典礼当天,朱叶所在的小组在场馆外“第一站”——负责签到和物资发放。看到有的师兄师姐来的时候,“左手抱着孩子,右手牵着爱人”,回忆起这个画面让朱叶不自觉也扬起幸福的微笑,也想起校长在典礼上对大家的叮咛:“人生不只有工作……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问题……要追求有品位、有爱有光的生活……”
看到大家幸福地参加典礼,朱叶觉得自己这两天的忙碌和奔波都是幸福的味道:“大家也都是带着笑意和我们交流,我也收获了很多来自毕业生和家属的感谢。”
典礼落幕,热闹散去,朱叶和小组组员还在收拾和整理物资:“师兄师姐们刚刚的笑声还在我耳边回荡,希望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努力,同时享受生活,看世界,也观本心。”
“大家都配合得特别好”
典礼场馆最后一排角落的黑色围挡里,“藏着”2022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贺思睿所在的技术保障组。“我们组主要负责帮助老师协调好音乐、视频和PPT之间的切换,需要保证严谨得“卡”到每一分秒的环节和节奏上。”典礼现场一共8个机位,贺思睿参与负责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机位。
工作中的贺思睿(右一)-王垣予摄
典礼当天7:00—08:05,是播放视频时间,视频数量多,长度也各不相同,让小组志愿者犯了难。前一天彩排时发现,如果没有安排好这1小时5分钟播放的内容,将会影响之后所有的环节和节奏。“我们后来经过无数实验,最终连夜敲定好了视频播放的顺序和次数,今天正式播放的效果就很好,大家也配合得特别特别好!”任务圆满完成后,贺思睿甜甜地笑了。
有机会“近距离”盯着导播屏幕,贺思睿有一种深深的代入感,她仿佛看到了两年后的自己。而周琪校长讲话的一词一句,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致大尽微、家国天下’,作为国科大的学子,我们就应该冲在最前面,努力攻坚克难;同时也为社会做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贺思睿坚定地说。
“师兄,请查收这一份快乐”
2022级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硕士生卢锡滨今天是一位“护镜使者”,负责协助摄影老师搬运器材、更换镜头,也负责维护画面里不要出现挡镜的人物。”卢锡滨也因此可以有幸来到舞台正前方观看典礼:“近距离看到院士入场时,感觉十分壮观,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和自豪,已经开始期待自己参与拨穗的情景了,希望未来自己也可以像师兄师姐一样,圆满地结束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活动结束后,卢锡滨还获得了周琪校长签名一份。
工作中的卢锡滨-王垣予摄
与卢锡滨同一课题组的博士毕业生白江昊是今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师兄本来可以来到这次典礼现场的,但是因为实验进度紧张,脱不开身。我在现场拍了一些照片给他看,师兄表示隔着屏幕都特别激动和开心。”除了来自师弟师妹的“实时转播”,学校今年的毕业典礼有六个平台参与了网络直播,让更多无法到场的毕业生们共享毕业的快乐与激动。“祝各位现场和云上的毕业师兄师姐们,在开启下一段旅程的时候,有更大的收获!”卢锡滨说。
“未来要更好地把握时光”
组装院旗的志愿者们-王垣予摄
确保每一位出席活动的导师可以顺利到场,是2022级气象学专业直博生杨汶雯的职责之一。她所在的导师接应组,需要提前保证每一位出席活动的导师收到通知,并按时入场。此外,她还参与负责更换一百多面所旗,以及组装和摆放每一个座位上的院旗和国旗。“这些工作需要特别细致,比如那一百多面所旗,必须严格按照顺序依次摆放。这两天每顿饭可能都只能赶在食堂关门的时间过去吃两口,吃完饭立刻继续‘开工’。”杨汶雯嘴上说着忙,脸上却挂着充实的幸福笑容。
杨汶雯在二楼看台上-王垣予摄
每次参加毕业典礼,听到那些熟悉的“分别”音乐,杨汶雯的“毕业DNA就动了”。“今天内心莫名有很多感触。遇到一些毕业生,听到我羡慕他们毕业的‘高光时刻’,他们就笑着鼓励我,‘年轻多好,珍惜校园时光’。”
典礼前一晚彩排,发现一些研究所的旗手还没赶到,杨汶雯被推上台,做了临时替补,“虽然只是彩排,但当时挥动旗帜时,我的内心依然十分澎湃和激动。我想未来几年的时光可能也就是一眨眼就过去了,我应该更好地把握校园时光。”杨汶雯的眼中闪烁着青春的光芒。
志愿者们在搬运物资-王垣予摄
典礼结束,热闹渐散,当毕业生在校园各处打卡点,拍摄他们明媚灿烂的纪念照时,志愿者们又开始了默默地收拾、忙活。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是甜蜜的,这份甜蜜来源于7月1日校园里每一处的欢声与笑语。
下午四点多,会场终于收拾完毕,在大屏幕后面的角落里,在库房边的椅子上,学生志愿者们终于可以安心小睡一会了。他们见证耀眼,护航美好,也开始回味大家共同努力打造的美好回忆,也开始构想自己的毕业盛典,也要向师兄师姐一样,披着一身朝气和冀望,“站上新起点,向问题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