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蕴课题组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中获得新进展
图1. CD146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上表达图2. 巨噬细胞上缺失CD146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2017年1月13日,Cell Research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Macrophagic CD146 promotes foam cell formation and retention during atherosclerosis”。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高脂饮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由此而导致的死亡率也逐年增加。如何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民关注的健康难题。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大中动脉血管内膜下斑块形成,其中易损斑块容易破裂出血,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易损斑块的形成有以下两个重要因素:一,巨噬细胞泡沫化,即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大量内吞脂类物质,丧失运动能力,进而大量死亡,释放蛋白酶和脂质,使斑块软化,容易破裂;二,斑块内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以上因素相互促进,共同影响斑块的易损性。因此,针对以上因素的机制探索和靶向治疗,能有效预防易损斑块的形成。
阎锡蕴院士团队自从2003年发现肿瘤血管新靶点CD146后,先后阐明了其在血管生成、肿瘤转移和炎症中的重要作用。前期的工作已经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标本中,CD146的表达与斑块的易损性正相关。本文首次报道CD146是促进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并阐明其机制。首先,发现CD146在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高表达;机制研究表明,巨噬细胞上的CD146一方面作为脂质内吞的共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入更多脂质,同时作为上游调控分子抑制巨噬细胞的运动能力,从而促进巨噬细胞泡沫化;另外,斑块中血管内皮细胞的CD146发挥促进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因此,CD146在易损斑块的形成中发挥双重作用。在高脂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敲除巨噬细胞上CD146或者利用特异性靶向CD146的单克隆抗体AA98,可显著抑制斑块的发展并减少易损斑块的形成。因此靶向CD146既能有效阻止巨噬细胞泡沫化,还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出血危险,从而从根本上抑制易损斑块形成。该研究有望将CD146分子作为一个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靶标,从而预防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为本文的通讯作者。阎锡蕴院士组罗永挺和段红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钱怡宁大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受到国家“973”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基金先导项目等的资助。
责编 :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