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广东和江西疾控中心合作成功分离到寨卡病毒
2016年03月16日
作者:韩梅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通过蚊虫(主要是伊蚊)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自然宿主尚不明确,可感染野生灵长类动物和人类。2014年以来,寨卡热疫情开始在巴西、哥伦比亚等多个美洲国家和地区蔓延,并被认为与导致新生儿小头症有关,引起了世卫组织和各国传染病学家的重视,并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近日,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毕玉海副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第八人民医院、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利用乳鼠脑内和细胞(Vero和C636)交叉接种传代,从我国第一例和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血清和尿液中分离到两株寨卡病毒。
目前,目前我国已经确诊12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江西1例、广东7例、浙江4力,均为输入性病例。还未发现该病在我国流行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