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城市环境研究所颜昌宙研究员团队在生物膜增强微塑料和抗生素对斑马鱼肠道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 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微塑料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已经野外调查实验中证实。研究表明,老化后的微塑料上可以吸附更高浓度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暴露在环境中的微塑料在老化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定殖,进而形成生物膜。微塑料上定殖的生物膜会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一步改变微塑料对其他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微塑料生物膜上还可能富集病原微生物与抗性基因,从而导致微塑料生态风险的增加。然而,目前有关生物膜对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主要针对其在微塑料吸附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而有关生物膜对微塑料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尤其是对二者联合毒性效应、微生物组的影响以及抗性基因传播的风险还知之甚少。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颜昌宙研究组以生物膜附着后的聚苯乙烯微塑料与土霉素(OTC)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斑马鱼肠道组织病理学损伤、肠道中生物标志物,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变化特征,探究了生物膜对微塑料单独暴露及其与土霉素联合暴露的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生物膜附着微塑料显著增加了肠上皮中杯状细胞的数量。生物膜附着微塑料还诱导了斑马鱼肠道的氧化应激,并且生物膜的附着改变了微塑料与OTC联合暴露下斑马鱼肠道的响应模式。此外,无论是否吸附了OTC,生物膜附着微塑料均导致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致病菌相对丰度的增加。此外,与对照组和原始微塑料暴露组相比,生物膜附着微塑料的暴露使得斑马鱼肠道中ARGs的丰度显著增加。上述研究强调了生物膜在微塑料毒理效应研究中的独特作用,为揭示微塑料与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提供新的线索。

    研究结果以 Biofilm enhances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microplastics and oxytetracycline on zebrafish intestine  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国际主流期刊 Aquatic Toxicology 上。颜昌宙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博士生于子悦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23030203)的支持。

    论文链接

    微信图片_20240412103633.png

    生物膜附着微塑料吸附土霉素后对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群落和ARGs产生影响

    责编 :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