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走向内心深处的艺术

  •   编者按:“生活时常会给我们抛来种种难题,虚情假意,生死离别,重重压力,但也会有一些突然的惊喜、温暖和感动。一场心理情景剧大赛,选手和观众一同凝视内心,将心灵深处的故事搬上舞台。愿在艰难、悲伤或者绝望的时候,我们都有勇气去倾诉、去化解。”

      心理情景剧就像一门能够走向内心深处的艺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浓缩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与冲突,以平实动人的演出还原生活的真谛。国科大首届心理情景剧决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成为自己剧本主角的舞台,让我们跟随聚焦科研生活压力的《起 航-心灵航线》剧组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救赎》剧组,共同回顾那场广受好评的演出、那个表演爱好者的桃花源……

    《起航》剧照

    以梦为舟,扬帆《起航》

      “文章还没什么头绪,我挺担心明年毕不了业。”

      “我没有出海作业的经验,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务。”

      “‘五一’是我们的恋爱纪念日,难道你忘了吗?”

      “出海太危险啦,而且女孩子出海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听妈妈的,咱别去啊!”

      “爸爸一直希望你能够考公务员,出海又没什么用,别去了。”

      ……

      研究生,一个处在从校园逐步走向社会过程中的身份,迷茫和焦虑时常出现,导师提供的一次宝贵出海机会却成了焦虑的导火索,太多太多的反问和否定,让海洋生物学研二学生陆乔在学业、爱情、家庭多方面压力下难以喘息、无法抉择。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陆乔渐入梦乡,意外遇上自己的“心灵领航员”,在梦中开始了一场“心灵航行”。第一站,拖延海藻林,陆乔总是用各种借口拖延真正重要的事情,在这里她开始学习直面自己的主要困扰。第二站,情感漩涡,给父母、男友拨打心灵电话,直言内心感受,这让陆乔收获了支持和守护。第三站,科研深渊,科研之于研究生,都是且爱且焦虑的存在,陆乔认真审视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从而成功抵达终点站“本心岛”,决定参加出海,化压力为动力,乘风破浪。

    《起航》剧照

      本剧选题与日常科研生活非常贴近,陆乔的台词“文章还没什么头绪,我挺担心明年毕不了业”一出来,台下立刻响起了笑声,不少观众还无奈地摇了摇头。再到面对父母不理解时的无奈,面对男友反问时的委屈,无一不引起观众的感慨与共鸣。看着主角陆乔在拖延海藻林中找到主要困扰,在情感漩涡中拨打心灵电话,再走出科研深渊,找到自己的本心岛,观众也被引领着构建了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记忆宫殿”。随主角一起从迷茫焦虑到如释重负,仅一个剧目的时间,仿佛也亲身经历了一场同样的彷徨。

      在观看演出之前,很多人并不了解出海,认为这就像度假一样悠闲,对出海与科研之间的复杂关系也知之甚少。然而实际上的出海,因为海上网络不稳定,或多或少出现的晕船等身体不适反应,以及三班倒的海上作业任务,学生往往不得不暂缓其他科研任务的进程。而且出海的孤独难以言说,出演心灵领航员的周润洁回忆起了自己本科实习时3天短暂出海的经历,“在海上你会感觉非常孤独,由于能见度低,你会感觉旁边什么都没有,害怕到极致,害怕到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我记得船员都特别爱抽烟和与学生说话,仿佛那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艺术来源于现实,现实也往往能够实践艺术。剧组里多位同学都与本剧主角陆乔有着类似的经历,曾在留下来完成论文和出海的抉择中焦灼,但大多数人在之前的抉择中都不得不选择放弃出海机会。这一次,剧组中原先饰演女主角男朋友的袁野的出海任务与他的科研工作也冲突了,虽然担心出海不能及时和导师沟通,影响论文撰写和投稿等工作的进展,父母也对安全问题表示担忧,但是考虑到自己有过出海经验,可以指导师弟师妹,且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熟悉数据采集的全流程工作,出海对于之后的科研学习有很多帮助,他便遵从了自己的本心,坚持出海,历练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很感谢我的伙伴们,这出剧对我平衡时间、作出选择很有启发,虽然没能来到决赛现场很遗憾,但我知道最后演出的伙伴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袁野同学在临时停靠岸边时接受了采访,身后还有呼呼的海风声。

      作为研究生,我们难免会面对科研的压力、科研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冲突、读博与否的困扰等问题,利用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的舞台展现这些问题,是《起航-心灵航线》剧组的责任感使然。他们在选题阶段便主动承担起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并引导大家正视困扰的义务;剧情设计阶段,聚焦自己的专业,总结问题解决办法,给出解决方案,引导观众学会倾诉,梦境中的陆乔也正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倾诉;排练阶段,将台词改到最后一刻,在有限时间内力求呈现最佳的舞台。

      “拍这个心理剧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呈现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很多问题有共性,但很多人觉得问题只有自己遇到,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但心理剧会放大这些问题,让有这些问题的人会更愿意开诚布公地和别人聊,让大家正视这些问题。”出演女主角的梁韵如是说,她在课题组中也担任着心理委员,多次倾听同学们的焦虑,并帮助他们寻求对策。

      “我自己有段时间也蛮焦虑的,尤其是疫情那段时间,会担心要毕业了文章没有达到毕业要求这些问题,但我遇到了很好的导师和课题组,大家的鼓励与倾听让我更有动力。”

    《起航》上台前

      比赛结束第二天,参与演出的成员便回到了南海海洋研究所继续学习和科研,选择出海的袁野也在海上继续磨砺自己的工作能力……马斯洛曾说:“人如果不能时刻倾听自己的心声,就无法明智选择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也直面求学科研路上的苦闷与迷茫,倾听自己的心声,想做什么就去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成为,以梦为舟,扬帆起航!

    《救赎》自我,突破枷锁

      这世界依然爱你,只是 你 被“黑狗 ”蒙蔽了双眼。不做“黑狗”的敌人,做它的朋友,希望你渐渐想起爱的模样。

    《救赎》剧照

      丘吉尔说 :“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这句名言使“ 黑狗(blackdog)”成为抑郁症的一个代号。剧目《救赎》巧妙地利用了实体化的黑狗元素演绎男主角的抑郁情绪,当男主角的女朋友来关心男主角时,当老板对男主角屡屡迟到的状态进行质问时,当男主角想要挣扎着诉说自己的遭遇、解释自己的状况时,都被象征抑郁与负面情绪的“黑狗”强行转过去背对众边的误解堆积,男主角更是深陷至暗时刻不断挣扎,坠入一个像是《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的恶性循环,被“黑狗”直接吞没。

      剧中饰演“黑狗”的影子们没有台词,但动作张力十足,表现力十足,带给了观众无限冲击,现场观众马俊贤说:“看到《救赎》的男主角被一群‘黑狗’吞没、挣扎时,伴随着灯光的熄灭,我的心也揪紧了。灯光亮起时,我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被“黑狗”吞没的男主角在挣扎与自暴自弃间一次次的无望循环中质疑生命的意义,但也迈出自救的第一步,通过观看心理知识科普up主的科普视频而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最终挣脱心理枷锁与自我和解,勇敢地面对生活,主动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拥抱一个崭新的自我。就像世界卫生组织的公益宣传片《我有一条黑狗,它名叫抑郁》,讲述了抑郁症患者及周围的人应如何与抑郁相处,敢于求助是最为重要的相处之道——“无论情况多么糟糕,如果你找到适合的方法,适当向人们求助,被黑狗笼罩的日子就会过去。”

      青年正是积极向上的年华,但研究生群体发生情感困扰而寻短见的事件层出不穷,肖士湘感慨道,“‘抑郁’确实是个令人难过的话题,但希望通过演绎让观众不污名化这个事情,就像剧情表现的,不要讳疾忌医,他们是病人,但他们也是普通人。”《救赎》剧组想用有限的力量告诉大家抑郁情绪是常见的,就像是感冒一样,不必为此感到忧虑恐惧,通过适当的方式,如心理咨询等是可以治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我在剧中演的是男主角那个没心没肺的舍友,对男主角压力大的抱怨只是回以敷衍。”邵远斌摇摇头,这个角色与他的亲身经历是矛盾的,在本科时期经历过抑郁情绪的他明白,一旦人陷入长时期的负面情绪,就会像是在黑洞里,被不断拉着下沉。细心的他在发现周围人有抑郁情绪时,一定会用心倾听,帮助像他一样曾苦苦挣扎的人。有时一点简单的反馈就能给别人的心灵照进点阳光。如果身边有人被“黑狗”围绕,我们可以及时给予可靠的肩膀,康复过程中的支援,把这条黑狗,从悬于患者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变成一个能以平常心看待的朋友。

      “有的人觉得表演是苦事,我们不这么想。”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抑郁症并掌握一些自救与救助他人的简单方法,即便需要连轴转着熬夜,表演排练到体力耗尽,甚至有些动作会给表演者带来伤害,就像男主角贺澎有个往地上摔倒的动作,摔得膝盖到现在都是青的。但剧组成员坚信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对目标的一腔热忱,学业繁忙的成员们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把排练时间安排在晚上10点,排练到凌晨已经是常事,从台词纠正到肢体表演的精进,他们有一套详细的训练方案,排练之余,一起背稿、一起挨骂、一起吐槽、一起谈梦想……追梦剧社给了热爱表演的小伙伴们一个能够尽情挥洒汗水与创造力的地方,对待兴趣和科研一样认真的他们在追梦剧社把自己打磨得闪闪发光。编剧侯辉煌写好剧本的初稿,但后续剧本的完善还是在大家的表演中、在各种思维碰撞、实战演练中诞生。

      “生活中经常干着其他的事,台词突然就蹦出来了。”剧组成员甚至能下意识地把其他成员的台词或者动作复现出来,用台词聊天,侯辉煌站起来比出男主角贺澎的动作,小伙伴们发出善意的嘲笑声。

      研究生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被关注,“黑狗”迫使人们失落、感伤或郁闷,但通过反思生活,与其逃避,不如勇敢直面,积极地寻求帮助。在国科大,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各种线下心理知识普及及交流活动,创设同侪互助网络、普及咨询服务。精神健康问题的耻辱化正在消退。不管是对朋友还是爱人,对父母还是导师,对同事还是医生,饱受精神问题折磨的人必须要勇敢地把心病说出来,你的痛苦,有很多人感同身受,承认问题并接纳自己,改变看待抑郁的态度,“感冒”总是会好的。

      想到剧组自成立到如今取得决赛“剧目第一名”,并将进军全国心理情景剧大赛以来的风风雨雨,担任导演兼饰演女主角的李嘉欣讲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彩排这两天心理咨询中心安排了专业的老师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剧目表演,我们私下也在马不停蹄地加强练习,我一直在盯大家的表演细节,那几天态度比较强硬,会非常直接地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李嘉欣对着小伙伴们不好意思地说,但“‘听你的,李导演!’大家是这么回复我,也是这么做的”。小伙伴们给予了彼此全权信任,全然不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在紧张的彩排时间里,每次上台《救赎》剧组都带来了更完美的演出,现场的总导演与负责老师们对剧组成员们的创造力、理解能力和进步速度给予了高度肯定。

    《救赎》剧组合影

      初夏,是冬小麦的收获季节。初夏,也是离别的时节。最是一声珍重情谊绵长,能够拥有进军全国大赛的机会,能够帮助更多人正视“抑郁”,相信“人间值得”,这就是所有付出都值得的理由!国科大院所联合的特殊培养模式,使得小伙伴们能够聚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研一的这段时光,如今雁栖湖校区一年的集中教学生活已接近尾声,研二大家就要回到各自的培养单位继续奋斗。“我们必将全力以赴!”剧组成员的眼睛中闪烁的尽是对彼此的信任与依赖。相信这次全国决赛,他们将收获更多。

      无论是突破枷锁,《救赎》自我,还是以梦为舟,扬帆《起航》,在演出舞台上,他们熠熠发光,以心理情景剧的形式给予观众探索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启发;在生活舞台中,他们认真学习,以兢兢业业的科研态度为自己的精彩生活增加更完整的体验。每一个人,也都在社会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偶尔的刮风下雨使得你受凉感冒,但感冒总会慢慢好,也总要慢慢好。让我们学会做自己剧本中的主角,拥有不断向内心深处行走的智慧和能量。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摄影/伍锡林)

    责编 :张婧睿